一、镜子的历史?
中国镜子产生於殷商时代,为铜铸造而成的铜镜。这种镜,一面磨光发亮,一面铸刻花纹。到汉代,制作更加精美,花纹除几何图形外,还有鸟兽、人物等。东汉中期至魏晋时,出现了浮雕的画像镜,精美绝伦。唐代,制镜艺术尤为讲究,打破以往圆形镜的模式,创造了八棱、菱花、海棠花等式样,平脱镜、螺钿镜则更新颖别致,富丽堂皇。
古代镜子除多数为铜镜外,秦时有金镜,汉时有铁镜,晋时有银华镜,宋元出现有柄可执的镜,清代以后又出现了玻璃镜。
二、镜子的历史详细说明甚么
古代用黑曜石、金、银、水晶、铜、青铜,经过研磨抛光来制成镜子 ;公元前3000年,埃及已有用于镜子(16张)化装的古铜镜;公元1世纪,开始有能照出人全身的大型镜;中世纪盛行与梳子同放在象牙或贵金属小盒中的便携小镜;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出现以银片或铁片为背面的玻璃镜;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为制镜中心,所产镜子因质量高而负有盛名。16世纪发明了圆筒法制造板玻璃,同时发明了用汞在玻璃上贴附锡箔的锡汞齐法,金属镜逐步减少。17世纪下半叶,法国发明用浇注法制平板玻璃,制出了高质量的大玻璃镜。镜子及其边框日趋成为室内装潢。18世纪末制出大穿衣镜并且用于家具上。锡汞齐法虽然对人体有害,但1直延续利用到19世纪。1835年,德国化学家J.von莱比格发明化学镀银法,使玻璃镜的利用更加普及。中国在公元前2000年已有铜镜。但古代多以水照影,称盛水的铜器为鉴。汉朝始改称鉴为镜。汉魏时期铜镜逐步流行,并有全身镜。最初铜镜较薄,圆形带凸缘,背面有饰纹或铭文,背中央有半圆形钮,用以安置镜子,无柄,构成中国镜独特的风格。明朝传入玻璃镜。清朝乾隆(1736~1795)以后玻璃镜逐步普及。日本及朝鲜最初由中国传入铜镜。日本在明治维新时玻璃镜开始普及。
三、古代什么时候有镜子?
镜子的历史渊源:
中国奴隶制社会初期正处青铜器时代,人们在长期的青铜冶铸实践中,认识了合金成分、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并能人工的控制铜、锡、铅配比。古书《考工记》中记载 “金有六齐”,即合金的六种配比。其中最后一齐: “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就是制作铜镜用的配比。 “鉴”即是镜,含锡较高,是因为铜镜磨出光亮的表面和银白色泽,还需要有铸造性能以保证花纹细致。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 “透光镜”,它能反射出铜镜背后的美丽图案,因此引起世人的极大兴越。为了解开 “透光镜”之谜,国内外学者花了几百年时间进行研究探索,直到近代才发现,这是由于镜面在制造加工以后,有相对于背面图案的轻微不等的曲率,通过反射映出背面的图案。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制镜技术和对光反射特性深刻认识。
四、我国镜子的历史谁能说下?
中国在公元前2000年已有铜镜。但古代多以水照影,称盛水的铜器为鉴。汉代始改称鉴为镜。汉魏时期铜镜逐渐流行,并有全身镜。最初铜镜较薄,圆形带凸缘,背面有饰纹或铭文,背中央有半圆形钮,用以安放镜子,无柄,形成中国镜独特的风格。明代传入玻璃镜。清代乾隆(1736~1795)以后玻璃镜逐渐普及。日本及朝鲜最初由中国传入铜镜。日本在明治维新时玻璃镜开治普及。
五、镜子小史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平面镜的国家之一.远古时期,人们就会利用平静的水面来作镜子来梳妆打扮.人们还利用水镜来美化环境.建于宋代的桂林花桥就是利用平静的水面造成的倒像,使花桥显得更加美丽,使之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我国大约在四千年前的夏王时代,就有了铜镜.在战国时代,铜镜盛行,制作精美,但是,多是贵族妇女才能使用.近代发展了利用玻璃制成平面镜,才能在民间普遍使用了. 2中国提到的最早的镜子指的是公元前673年的王后的腰带镜子,表明即使在那时女子就携带化妆用的镜子了。...即使最早的镜子也是绝妙的艺术品,是用陶土模具制作(后来用失蜡铸造法),用凿子和砂纸打磨平,再用锡、汞、硫酸铝和鹿角灰的混合物精细地抛光。
六、镜子的由来
据传说,女娲补天收罗到一种黑曜石,经打磨而成为石镜,是镜子的祖先。从石镜到第二代的金属镜,前后历时三千多年。 1956年12月,日本本洲中部冈山市的一个古墓里发现13面中国古代铜镜,估计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这些古镜呈圆形,有花纹,都是用青铜制成的。由此可以推测,隋唐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金属镜子,而且史书有载,唐太宗有赞魏征语,意思是说铜镜可以正衣冠,而魏征可以正言行之句。同样证明了当时金属镜子的存在。 另据2002年北京延庆县最新发掘考古的13座汉代墓葬证明,墓葬中有许多铜镜,铜镜上还刻有位至三公”的铭文。说明两千年前的汉代已有金属镜子。 古时候,除了用青铜制造的镜子以外,还有用银子制造的银镜和用钢制造的钢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