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银纪念币的历史发展
夏—商—周
贝币作为我国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在我过古代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夏、商、周三代的重要物品货币。1971年,出土于山西保德商墓中的这枚“保德铜贝”,完全算得上是中国铜铸币之鼻祖,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铸币。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始出现了形态各异的古钱,其形状大多模仿当时的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如:鬼脸钱,蚁鼻钱,布币,刀币。在这一阶段,除了青铜被选择为货币的载体之外,黄金这种被称为天然货币的金属,这时也早早地出现于流通领域,在早期中国货币史的记载之中,战国时期楚国的爰金,便是中国最早有固定形式的黄金铸币。
秦朝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为巩固封建统治和发展封建经济,统一了钱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外圆内方的半两钱,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币制改革。自“秦半两”问世以来,这种方孔圆钱的货币形制一直持续到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
汉代—隋代
汉代商业活动繁荣,钱币制度也有了重大改革。汉武帝元狩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18年开始铸造五铢钱,该钱轻重适宜,其大小,形制一直到隋代还继续沿用。从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这个公元六百二十一年,开始铸开元通宝钱,就是废掉了铢两制。
宋—元—明—清
到了宋代,铜,铁钱并用,铸钱数量相当可观,在我国元朝和明朝时期主要推行纸币,铜钱铸造较少。明中叶以后,白银成了主要货币,铜钱仅用于小额支付,但它仍然是政府发行的重点。清朝延续了银、钱并行的货币体制,随着西方货币和金融制度进入中国,银两的使用受到银铸币———银元的大力冲击,旧式的银币渐渐被近代货币银元等所取代,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
民国
民国初期国民购买力低,当时货币分为四种:一元银币、一角银币、铜元、铜钱,民国中期后几年,国民党政府开始了统一币制控制金融的进程。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主要发行纸币,铜元逐渐被镍币所代替。
新中国成立至今
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府按一定比价收兑银元,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宣布银元不再流通,以银元作为货币的历史从此结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金银纪念币逐渐流行起来,除央行发行的带有面值具有流通功能的金银纪念币外,也出现了私人定制的不带面值和不具有流通功能的金银纪念币,这些纪念币主要是用作收藏和纪念。由于其款式和工艺精美程度高,有些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定制渠道也很简便,到金之道等有资质认证的非国有公司和厂家也就可以定做,因此私人定制金银纪念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古人用什么当钱币?
中国古代货币演化简史
1、 最早的货币:天然海贝。
2、 金属货币:铜仿贝与钱镈(布)(黄帝后期黄河中下游开始充当等价物)。
3、 西周时期的货币。
天然海贝仍是重要货币 。
金属货币广泛使用:
a、铜贝与铜块;
b、钱与布在关洛三晋地区正完成向金属货币的转化 。
4、 春秋时期的货币
空首布:流通于关洛三晋地区,“周、郑、晋、卫”主要为平尖空首布 。
刀化(货):流通于东方齐国,模仿一种生产工具。
蚁鼻钱:流通于南方楚国的铜仿贝。
5、 圜钱:圆钱圆孔、圆钱方孔。
三晋及周布币区的圜钱。
秦圜钱:以两为单位,一两钱圆形圆孔无廓,半两钱圆形方孔。
6、 战国时期黄金的流通
战国黄金流通以斤、益为单位,以南斤为主。
7、 秦朝时期的货币
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8、 西汉时期的货币
三铢钱、四铢钱、五铢钱、皮币、白金币 。
9、 东汉时期的货币
铁钱:公元30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造铁钱,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
五铢钱:公元40年,光武帝从马援建议恢复五铢钱 。
10、王莽时期的货币
二年:错刀、契刀、大泉。
六年:废错刀、契刀、五铢钱发行小泉代替五铢钱,流通大 五物:金、银、铜、龟、贝五种币材`
六名:金贷、银贷、泉贷、布贷、龟贷、贝贷。
二十八品
三、秦朝统一货币之前用的是什么钱币?怎么计算的?
我国古代钱币种类繁多,有着别具一格的 货币文化特征。先秦时期,各诸侯国实行不同 的货币制度,在不同地区使用形制各异的刀币 、布币、环钱。春秋战国时,贝币完全退出, 各诸侯国各自为政铸行货币,齐有法化刀,楚 有爰金和蚁鼻钱,燕有明刀,韩有方足布,赵 有尖足布,魏有桥足布,秦有圆钱等等。钱币 形状各异,轻重不一,换算困难。秦始皇统一 六国后,废止了六国旧币,在战国秦半两钱的 基础上加以改进,终确定圆形方孔的“秦半两” 钱。继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 量悬殊的杂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