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村文化墙建设方案
为切实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满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以“美丽乡村、文明和谐”为主题,从整合资源、合理布局、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四个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墙建设。
一是整合资源。该县把文化墙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四在农家”建设范围,把文化墙建设与城乡支部联建、部门党建帮扶结合,整合资源和力量,合力推进农村文化墙建设。
二是科学合理布局。根据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和村庄布局、村庄规划、群众聚集区域等特点,依地势而设,使文化墙与景观和环境相协调,力求在呈现先进文化、文明新风等共性的基础上,体现个性化,做到“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
三是不断丰富文化墙内容。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突出反映的优越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系列惠民政策;围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化和文明礼仪,突出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红色文化、廉政文化等;围绕本地经济建设的农耕文化和旅游文化,突出反映具有教育引导功能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家庭文化,以及宣传孝敬父母、邻里和谐的生动事例;围绕本民族特色、民俗风情为主,突出反映村庄的村情、村规民约、文化积淀、地理地貌、历史事件及人物、科普知识、婚育新风、环保知识、安全知识、卫生常识等。
四是创新艺术表现形式。注重直观、生动、形象、活泼,图文并茂,雅俗共赏,采取国画、漫画、书法、彩绘、素描、喷绘等手段与谚语、歌谣、顺口溜等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让农民群众易于理解接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多彩的文化艺术作品,在寓教于乐中发自内心地变“被动看”为“主动参与”。
二、合肥哪里好玩?
合肥野生动物园
三、吸烟对人体本身有什么好处吗??
关于吸烟利弊的问题,似乎没有争议,在社会上一边倒,全都认为吸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而且以科学的权威进行过无数次的论证、无数次的普及教育、无数次的统计资料证明。“吸烟有害健康”,好像在科学上已经是无可争议的定论,甚至在烟盒上也印有这样的话!总之,吸烟有害是绝对的,但不是没有争议的。
最近在《科学时报·科学周末》的周刊上发表一组不同意见的文章。一边是吸烟者的“歪理邪说”,一边是反对吸烟者的警告——都是吸烟“惹”的“祸”。
我是学哲学的,先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后学中国哲学。头脑中有辩证法思想和重视实践的实事求是精神,也有中庸的观念。对科学理论虽有涉及,肯定还属于外行。我之所以交代自己的底细和学科的局限,是为了不至于误导读者。先声明自己不是科学权威,妄议科学问题,仅供参考。
反对吸烟者的文章第一句就是:“说到吸烟,那可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一句话中的“绝对”、“有百害而无一利”,都是绝对化的观点,没有分析。在哲学上说,缺乏辩证法,有点形而上学,不符合一分为二的观点。但是,让我分析,如何分析?科学实验从来不提供吸烟好处的证据!因此,真正要对吸烟有什么好处进行分析,是很难的。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嘛!但也不是没话可说。我们可以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探讨问题。任何科学必须能够解释经验,背离经验而后回归经验。任何科学结论也都是要接受实践经验的检验。
很多人一讲吸烟的害处,就会提到吸烟者不能长寿。我没有做过什么调查研究,我们看得到的是:一、有些国家领导人或名人吸烟也有长寿的。二、个别人不能说明问题,而科学研究有许多统计资料可以说明问题。所谓统计资料,我认为有很多疑点:首先,全社会吸烟的人是少数而不吸烟的人是多数,所有的人都要死亡,那么每天死亡的人数当然就是不吸烟的人多,如果说吸烟的人是因为吸烟死亡,那么,不吸烟的人能否说是因为不吸烟死亡呢?其次,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增加十倍,患咽喉癌、食道癌也会增加若干倍。同时,患心血管病而死亡的,不吸烟的比吸烟的也会多出若干倍,得精神病的、自杀的等其他死亡率,也是不吸烟的比吸烟的高得多。相比较以后,人们发现,这种所谓死亡率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三、国外学者有的说每吸一支烟,就会减少寿命零点几秒钟。十年前,《文汇报》(1995年3月28日第九版)发表胡培炯的文章《长命百岁梦成真》。文章中提到一个人物:陈惠贞,女,108岁,每天抽两包烟。家庭不富裕,两包烟也不可能是特制的,只是最普通的低档的烟。报纸上还说了陈女士在上海的住地,人们可以去查。《文汇报》说上海的事,我相信不会是假的。现在人不肯承认这样的事实,带着“科学”的眼光过滤各种信息,造成新闻上的严重偏向。外国学者的说法,在陈女士身上就彻底破产了。
吸烟的害处在于有毒:香烟是由烟草制作而成的。一支香烟点燃时,大约能释放6800种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害的约有3800种。这都是耸人听闻的说法!烟草是一种植物,为什么只有它有这么多有害物质?别的植物是否也有几千种有害物质?有人研究过,在其他植物中也含有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例如西红柿、茄子、白菜等,有的说吃一顿烧茄子,进入人体的尼古丁,等于吸两包香烟的量。有人又说,进入胃里与进入肺里,作用是不同的。如何不同?说不清楚。有的说煮了吃、炒了吃,与烧了吸,是不一样的。也许如此,但是差异何在?也说不清楚。进入胃里会不会比进入肺里更伤害人体呀?还没有研究。这么一说,烧茄子就没有人吃了。但是,所有植物都有尼古丁,只是含量多少的区别,而且烟草中所含并不是最多的。我们如果因为植物含尼古丁,就不吃植物,那么我们该吃什么呢?动物。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动物食品不如植物食品。于是社会上一再提倡多吃蔬菜与豆腐。现在认真地实行只吃蔬菜和豆腐的人,出的毛病最多,死亡率更高,寿命更短。是不是其中尼古丁太多了?“科学”还要继续“研究”。许多长寿者,一般都是什么都吃,不挑食。以前,中国患糖尿病的人很少,现在很多,为什么?是不是“科学”挑食造成的?电视观众跟着传媒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于是患病。这是什么病?“盲从传媒”病?“迷信科学”病?盲目迷信病?电视对于普及科学和宣传文明都是有非常大的贡献的,但是有些商品广告利用科学作反科学的宣传,误导观众,为了谋取商业利润。对这些广告内容,电视台应该严格审查,观众也要冷静分析,不要轻信,免得上当受骗。
吸烟者的“歪理邪说”,也有不妥之处,值得继续探讨。我认为这不是小事,在科学迷信流行的情况下,也许这就是一个最典型的突破口。中国文化层次太复杂,有的不懂科学,有的知之甚少,有的知之略多,有的知道不少,只是有的僵化,陷入迷信。我们提倡科学,一些科学迷信的人就很猖獗,偏激严重,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我们反对唯科学主义,又妨碍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实在有点难办。还是一句老话:反左要防右,反右要防左。于是,要坚持中庸,就要在两条战线上作战。用科学知识反对迷信,同时要用辩证法反对唯科学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