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全书

人文科学包括哪些 人文科学包括哪些学科门类

人文科学包括哪些

人文科学包括:

1、西洋古典学:有时被称为古代研究或者古典文明研究,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古典学在语言学、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考古学的领域内研究古代地中海世界(公元前3000年青铜器时代 - 公元后300~600年近古时代)——尤其是古典时期的希腊和罗马(公元前600年 - 公元后600年)。

2、哲学: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其按其词源有「爱智慧」之意。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3、语言学: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不管是现代的语言还是古代的语言,都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

4、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执政党的新闻活动、传播活动及其他各种信息传播现象的学科。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起点,也是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5、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

参考资料:人文科学-百度百科

包括西洋古典学、宗教学、哲学、语言学、文学 、艺术、历史学,人文科学是指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拓展资料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一种真理性探索,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价值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具体体现为社会实践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促进和制约两个方面。

人文科学教育要求在教学中维护和发展关于人类权益的崇高目的,关注和思考其中的问题和价值,追问和寻找符合人类权益崇高目的的表达艺术和表达技巧,培养和促使个人成熟为全面发展的公民。

人文学科包括西洋古典学、宗教学、哲学、语言学、文艺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

拓展资料:

人文科学

1、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十五世纪欧洲始用此词,指有关人类利益的学问,以别于曾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含义多次演变,现代用作社会科学的别称。

人文社会科学的各学科中哲学的地位处于其他学科和自然科学之上。

人文与科学的对偶分析

简单的,人文环境好,会影响人们对科学的重视,自然科技也就会提升,人们的素质提高了,自然会开始接受一些新兴事物,电子商务也就有看头了,在人文环境的熏陶下,自然科技得到长足发展,电子商务也就广泛应用了。

人文科学可作社会科学的别称,但在称谓上“人文科学”相对于“社会科学”运用的频率更广泛些。

2、指一门学科、一门课程——人文科学概论,课程探讨人文科学的起源与现代性发展的关系,讲授人文科学的对象与方法观等系统的学理。

人文科学教育要求在教学中维护和发展关于人类权益的崇高目的,关注和思考其中的问题和价值,追问和寻找符合人类权益崇高目的的表达艺术和表达技巧,培养和促使个人成熟为全面发展的公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人文科学

包括:

西洋古典学 :研究的主要方面是古希腊和古罗马作家的文学作品。

宗教学: 通过宗教现象研究宗教的起源、演化、性质、规律、作用等。

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文学艺术: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表演艺术(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和综合艺术(戏剧、戏曲、曲艺、电影)等。

历史学: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

你好,人文科学主要包括汉语文学,文学、哲学、出版、外语、新闻、历史、地理、心理学、社会学、人种学、考古学、教育学等等。

山西人文历史常识

1.山西有怎样的历史文化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属黄河流域的 中原文化圈。

滔滔黄河至山西河曲转弯南 下,环绕半个山西,记下了悠久的山西历 史,也孕育了丰厚淳美的山西民俗文化。远 在10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 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

山西境内的襄汾 丁村文化遗址、朔州桑干河上的峙峪遗址 都是原始文化的重要见证。上古时期的优 美神话和传说,如黄帝斩杀蚩尤、尧帝建都 平阳、舜帝躬耕历山、大禹治水等都与山西 有关。

《诗经》中的“唐风”、“魏风”,讽喻 时政,咏叹劳作,都是来自山西土地上的劳 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在长期的民俗传承中, 山西民俗形成了古朴淳厚、粗犷豪放、多元交融、博采兼收的区域特征,使之成为黄河民俗文化中极富代表性的类型之一。

2.山西历史文化是怎样的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周朝时,山西是唐国的领地。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战国时,瓜分了晋国的韩、赵、魏三国,与秦、楚、齐、燕并称为战国七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山西设有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郡等五郡。到隋时,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隋末,李渊父子起兵于太原,建都长安后,把太原尊为“北都”,意即“别都”。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和北汉都是以山西为根据地起家。在中国封建社会期间,山西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越是乱世越是显得重要,谁拥有了山西,谁就可以称雄天下。所以,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时期,山西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北部居领先地位。明代时,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开始称为山西。 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我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的崛起,著称中外。 大同市、平遥县、代县、祁县、新绛县都是山西历史名城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3.山西的历史文化特色

山西大部地区使用晋语,晋南大部地区使用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冀鲁官话。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晋语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晋语的声调有极复杂的连续变调现象。晋语古浊音今读塞音、塞擦音的字平声不送气。晋语保留诸多古汉语特征。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戏曲摇篮”。汉代时山西大地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北宋年间,山西各地活跃多种土戏——这些土戏是中国戏曲的雏形;元代时山西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全国所发现的元代戏台基本都在山西。

山西是岁时节日民俗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长期奉行夏历,而夏历是历史上夏王朝使用的历法。山西省的南部地区是夏代的发祥地之一,北部地区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胡汉杂居,形成了地方特色节令民俗。

扩展资料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境内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占全国的70%以上。古人类文化遗址、帝都古城、宝刹禅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画、古塔古墓、佛道圣地、险堡关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迹等,从北到南,构成了山西古今兼备的人文景观。

至2013年底,山西省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忻州五台山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同云冈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大同北岳恒山为中国五岳之一;悬空寺为国内仅存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寺庙;晋中平遥古城是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运城解州关帝庙是规模最大的武庙。

皇城相府、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庄园、申家大院、孟门古镇、孔祥熙故居等为山西的民居代表。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山西

4.山西有哪些历史文化名城

山西的历史文化名城属于国家级的有大同市和平遥县、代 县、祁县和新绛县城。

大同市古称平城,曾为北魏都城,在近 百年间一度为南北朝时期北朝统治的中心城市,至今仍保存有 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北魏至辽、宋、元、明、清时期的古文化 艺术精品。 平遥古城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县城的原 型,城墙周长6。

16公里,角楼、奎星楼、垛口、敌楼和瓮城均 保存完好,基本上保持了明初城墙形制;城内街道、店铺、民宅 等明清风貌依旧,目前正在开发中。 代县历史悠久,古城墙部分完好,并有雁门关、边靖楼、阿 育王塔、文庙、杨家祠堂、将军庙、钟楼等众多文物古迹。

祁县 县城街道店铺和民宅布局仍保持明清格局,全县现存古民居院落 近1000处,文物古迹遍布县境。 新绛古名绛州,现存城墙筑于明代,城内的绛州大堂、龙 兴寺、钟楼、鼓楼、乐楼等古建筑保存完好,绛守居园池是国 内现存惟一的隋唐园林遗址,薛家、陈家和乔家等私家园林也 颇具特色。

此外,省会太原曾是战国时期赵国早期都城,南北朝时东 魏、北齐的别都和唐朝的北都。相传中国史前三个伟人尧、舜、禹,都在山西建都立业,尧都平阳即今临汾,现有尧庙、尧陵 等。

侯马是春秋时期的晋国晚期都城;永济市境内的古蒲州遗址 附近,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密集,文化蕴含丰富。 其他如朔州、山阴、太谷、长治、介休、汾阳、晋城等也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介休市张壁古堡集唐、宋、元、明、清古建艺术于一村,地下千 年古地道是中国古代现存最早的军事地道。

5.山西人文地理的有关知识

山西省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00万人,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

山西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西、南以黄河与内蒙、陕西、河南等省区为界,唐代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煤、铝土矿、耐火粘土等7种;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34种。

其中,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煤质优良,品种齐全,埋藏浅,易开采,累计探明储量2500多亿吨,占全国探明保有储量的26%,素有“煤海”之称。?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

“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和炎帝都曾在山西活动。

我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

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

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

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

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崛起,著称中外。? 山西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现存宋、辽、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大同旅游区的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以及中国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忻州旅游区的五台山、芦芽山、代县杨家将故地;太原旅游区的晋祠、晋中的平遥古城、昔日晋商的豪宅大院;临汾旅游区的尧庙、洪洞县的大槐树、广胜寺、吉县黄河壶口瀑布;运城旅游区的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夏县司马光墓、永济黄河铁牛和莺莺塔,等等。

其中平遥古城和云冈石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曾涌现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有中国的“武圣”、三国时期名将关羽,有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王之涣、王维、白居易,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有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等。 ? 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早在1921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君宇,就在太原组建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 *** 亲自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

全国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八年抗战中,山西是华北抗战乃至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山西地方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 *** 员,根据地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

解放战争期间,山西成为支援全国解放的战略基地,广大民众积极支援前线,大批地方干部南下或东进、西进,奔赴新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作为能源基地,山西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五”时期,省委、省 *** 坚持以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在2006年,山西省实现GDP 4746.5亿元,同比增长11.8%。人均GDP为1.41万元,合1808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48.01亿元,同比增长38.20%,增速在全国各省市列首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27.7元,比上年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

【自然地理】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座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

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

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山西表里山河,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

境内有大小河流1。

6.山西历史文化

山西历史文化脉络清晰,框架完整;山西文明进程从未间断,影响深远。

山西历史从旧石器时代发端,历经尧舜禹和夏商周 数千年的演进,到晋国和三晋时期已经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秦汉以来,山西历史文化更加多姿多彩,灿烂辉煌 。

山西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先进性和艺术性,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山西 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 山西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

史书中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时代的山西南部。在中国本土发 生的文明中,从尧舜禹到夏商周,山西地区的文化传承从未间断。

自古以来,山西就是中原华夏族与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汇的天然通道,是中原农耕经济与北方游牧经济冲撞对接的前沿阵地。 上古时期,中原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使得北方各民族逐渐融合于华夏族,接受了较为先进的华夏文化。

到春秋后期 ,双方的界限几近消失。在明清时期的五个多世纪里,山西商人从盐业起步,发展到棉、布、粮、油、茶、药材、皮毛、金融等 各个行业,并把商贸活动由故里扩展到全国各地,甚至远及今天的蒙古共和国、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国。

晋商的魄力之大、足 迹之远、财富之巨,让世人认同了“无西不成商”的历史事实。 山西地区的历史演进,联系贯通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下的3.5万处文物古迹,国保单位119处,居全国第一。

因此, 山西最有资格成为世人了解和欣赏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 山西历史文化具有不断变革和进步的鲜明特色,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山西历史文化的发展证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既以 先进思想为依据,又是新思想的摇篮。 春秋战国时期,山西成为战国法家、纵横家、名辩家和兵家的发源地,也是先秦早期儒家的重要支脉,由此形成蔚为大观的 三晋儒学。

这些进步思潮同处于百家争鸣的时代,不仅有相互的砥砺和激荡,也有相互的补充和促进,共同创造了具有进步特色 的三晋文化。 在距今两三万年前的朔州峙峪文化遗存中,发现了数百件表面刻有人工痕迹的骨片,说明峙峪人可能开始了原始的雕刻艺术 。

从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的吉县柿子滩遗址上,有两处岩画被视为人类最早的艺术珍品。距今四五千年的陶寺遗址中,出土 了属于早期夏文化的鼓和磬,太原义井出土的一音孔和二音孔陶埙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乐器。

晋国大音乐家师旷以琴技和音律闻名 ,赵国人荀子则创立了艺术理论。离石的汉画像石,蒲津渡的唐朝黄河铁牛,元代晋南杂剧,都表明山西在人类文明演进中一直 位居世界东方艺术苑林的前列。

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山西古建筑及其依托古建而留存的壁画、雕塑和石窟艺术,古城和民居建 筑艺术,成就更为突出,特色更加鲜明。

7.山西历史文化

山西历史文化脉络清晰,框架完整;山西文明进程从未间断,影响深远。山西历史从旧石器时代发端,历经尧舜禹和夏商周

数千年的演进,到晋国和三晋时期已经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秦汉以来,山西历史文化更加多姿多彩,灿烂辉煌

山西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先进性和艺术性,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山西

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

山西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史书中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时代的山西南部。在中国本土发

生的文明中,从尧舜禹到夏商周,山西地区的文化传承从未间断。

自古以来,山西就是中原华夏族与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汇的天然通道,是中原农耕经济与北方游牧经济冲撞对接的前沿阵地。

上古时期,中原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使得北方各民族逐渐融合于华夏族,接受了较为先进的华夏文化。到春秋后期

双方的界限几近消失。在明清时期的五个多世纪里,山西商人从盐业起步,发展到棉、布、粮、油、茶、药材、皮毛、金融等

各个行业,并把商贸活动由故里扩展到全国各地,甚至远及今天的蒙古共和国、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国。晋商的魄力之大、足

迹之远、财富之巨,让世人认同了“无西不成商”的历史事实。

山西地区的历史演进,联系贯通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下的3.5万处文物古迹,国保单位119处,居全国第一。因此,

山西最有资格成为世人了解和欣赏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

山西历史文化具有不断变革和进步的鲜明特色,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山西历史文化的发展证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既以

先进思想为依据,又是新思想的摇篮。

春秋战国时期,山西成为战国法家、纵横家、名辩家和兵家的发源地,也是先秦早期儒家的重要支脉,由此形成蔚为大观的

三晋儒学。这些进步思潮同处于百家争鸣的时代,不仅有相互的砥砺和激荡,也有相互的补充和促进,共同创造了具有进步特色

的三晋文化。

在距今两三万年前的朔州峙峪文化遗存中,发现了数百件表面刻有人工痕迹的骨片,说明峙峪人可能开始了原始的雕刻艺术

从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的吉县柿子滩遗址上,有两处岩画被视为人类最早的艺术珍品。距今四五千年的陶寺遗址中,出土

了属于早期夏文化的鼓和磬,太原义井出土的一音孔和二音孔陶埙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乐器。晋国大音乐家师旷以琴技和音律闻名

赵国人荀子则创立了艺术理论。离石的汉画像石,蒲津渡的唐朝黄河铁牛,元代晋南杂剧,都表明山西在人类文明演进中一直

位居世界东方艺术苑林的前列。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山西古建筑及其依托古建而留存的壁画、雕塑和石窟艺术,古城和民居建

筑艺术,成就更为突出,特色更加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