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全书

柳钢历史简介 柳钢集团成立时间

一、柳钢历史简介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简称柳钢),位于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的北郊,距离市中心约10公里,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自1958年创建以来,柳钢现发展成为拥有资产总额超过220亿元的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形成了以钢铁为主,包括工程设计、建筑安装、机械制造、汽车运输、旅游商贸、房地产、环保、水泥等产业的(集团)公司。现有在岗职工1.4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0余人。 柳钢2006年铁、钢、材产量齐超500万吨,主营业务超过200亿元,在2006年度世界钢铁企业产量排名(粗钢年产量为200万吨以上)中名列第53位,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6年全国500家最大企业集团中名列第146位.。同时,在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柳钢名列第187位,位居广西工业企业50强之首。柳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职工培训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柳钢铁、钢、材均具备600万吨的年综合生产能力,拥有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等12个主体生产厂和相应的辅助配套设施,有6米大型焦炉、240万吨氧化球团生产线、1250 m3高炉、100吨转炉、2800mm四辊轧机、高速线材轧机、中型连轧生产线、冷轧和热轧带钢生产线等现代化生产装备,可生产热轧宽带钢、冷轧板带钢、中厚板、棒材、线材、中小型材六大系列数百种规格产品。柳钢大力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创名牌工作,1998年通过GB/T19002:1994质量体系认证,2001年通过2000版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通过GB/T28001:2001标准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目前,柳钢执行国际一般水平标准和国际先进水平标准的钢材产品产量占钢材总量的80%以上,有4个品种获全国冶金行业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6个品种获“广西区名牌产品”称号,其中热轧带肋钢筋为国家免检产品,船用钢板获得中国、英国、挪威、日本、法国、美国、德国七国船级社的工厂认证,热轧卷板通过了进入欧洲市场的CE认证。2007年2月,“柳钢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柳钢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的人才理念,以环境吸引人、以发展培育人、以事业和待遇留人。柳钢先后投入巨资建设技术中心大楼和先进的实验室,配备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精密仪器和设备。坚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立了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制定了产品开发、科研奖励措施和各类人才激励制度,为人才提供学习、培训、发展的广阔空间。另外,柳钢拥有宽敞舒适的单身公寓和现代化的室内体育馆、训练馆及室内游泳池,还投入巨资建设了柳钢宾馆综合大楼、设计院大楼、培训中心大楼、餐饮中心等设施。 柳钢在“求变、求进、求强”的企业精神指引下,抓住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实行向科技人员倾斜的激励分配制度,依靠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努力把柳钢打造成一个企业强、职工富、贡献大、环境美的现代化企业。

二、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人物-李高-的简介?

【李高】(351—417)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建立者(400—417)。字玄盛,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人。世为凉州大族。北凉段业时以他为敦煌太守。天玺二年(400年),自称大都督、凉公,领秦、凉二州牧,建立西凉政权,年号庚子。

三、昆明菊花村历史简介

菊花村地处昆明的东部,五十年前是一个并不引人注目的小村。解放初期全村八十四户人家,后山高大的麻栗树,遮天蔽日,村前一片茂密的菊花万紫千红,村中溪水清清流淌,还有那些鲜为人知的奇事。 一 菊花簇拥的小村 菊花村,顾名思意,正因为是被菊花蔟拥而得名。种菊花,这是菊花村老祖宗们的一门手艺,早在清朝,这里就有种菊花的习惯,每年秋冬之季,在村北及村东一墒墒争艳兢放的菊花,实在讨人喜爱。 当时菊花的种植不是一棵棵一盆盆,而是一墒墒一块块,是在稻田与村舍之间的“地”中央( 农民们习惯与将种植粮食的叫“田”,把种植蔬菜花卉的叫“地”)种菊花的地有两大片,一片是村北面在荡沟与金汁河埂之间(现汽车监理站及公共汽车第二分公司一片),一片在韭菜沟与沟埂之间(现公汽公司东侧综合市场一片),理墒锄地,他们种的都是每年播种的一年生草本菊花,每株花杆只开一至三朵,每到秋季,一蔟蔟菊花兢相开放,一块地一个颜色,有大红,粉红,紫红,淡兰,浅黄,净百等多种颜色,远远望去就像田野上铺着一幅幅花色地毯。此时,购花者络释不绝,他 (她)们在花丛中指指点点,来来往往。菊花开了,孩子们在田埂上嬉戏,追逐彩蝶,更增添了一分乐融融的气氛。菊花开了,菊花村都要比平时热闹些,家家堂屋里都插着一束菊花,此时的菊花村真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这里的农民是勤奋爱劳动的,他们除了种庄稼栽菊花,还习惯在田边地角种艾,在地沟小溪中种昌蒲,每年的端午节前,菊花村的艾及菖蒲即上市供应,他们大挑小挑的挑着走街串巷,几乎占了昆明的大半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