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全书

初中提升历史成绩的课外书主推 初中历史如何提高成绩

初中提高历史成绩的课外书推荐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想把自己的历史成绩给提高一下,这其中有初中的,也有高中的,那么很多人要问了,又有哪些书籍推荐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个初中提高历史成绩的课外书还有学好高中历史必看的课外读物,如果有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一起收藏学习。

一、初中提高历史成绩的课外书推荐

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新全球观解读世界历史。

2、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介绍汉唐宋明清政治经济军事制度。

3、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大历史观,高概括介绍中国历史。

4、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大学教材,视角开阔,重点推荐。

5、钱乘旦,《英国通史》,英国式研究学术专家。

6、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二、学好高中历史必看的课外读物大全

1、《中国通史》

百年来,公认中国通史类口碑读本,重印过多次;黄仁宇、钱穆、柏杨、易中天、顾颉刚,杨天石、雷颐,梁启超、熊十力等史学名家等推崇备至的史学大作;文笔俱佳,学、才、识足备的通史著作。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通史著作不少,其中优秀者,往往既要史料翔实,又要文字优美,又或编写方法有独特创新。本套《中国通史》,将民国时期公认的三位史学大家张荫麟、吕思勉和蒋廷黻的代表作编辑整理,集合到一起,有此书在手,读中国史不再犯难。

2、《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记述了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希腊与罗马时代的光辉、沿着宗教兴起的线索讲述到中世纪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一直到近代的美国独立战争乃至科学时代,为读者展示了人类历史的浩荡长卷。

房龙不是一个正襟危坐的讲台上的教书匠,而是一个坐在火炉边讲故事的和蔼胖老头,轻松幽默中透着闪光的智慧。这本书不仅有着历史学家的严谨细致,文学家的幽默诙谐,更有哲学家的睿智洞见,像小说一样精彩纷呈,令人着迷。

3、《中国文化二十一讲》

本书通过民族、婚姻、财产、货币、教育、衣食、住行等21个关键词,全面剖析中国文化脉络,大到官制、水利,小到饮食起居,在普通的角落挖掘古代中国文化的内核。

不是一本中国文化的小百科辞典,更不是一本文化导游手册,而是一本能显示中国文化内在精神和中国人的活生生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审美情趣的文化读物,全方位、多角度把握中国文化的精髓,感受到中国人的活生生的性格、灵魂和情趣,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生命力和创造力。

这三本书都很不错,如果以近代历史需要看《清十二帝》。

我个人非常喜欢看的一本书是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非常不错,对历史非常尊重史料,值得一看。

藏书票的来历

藏书票的来历:

藏书票出现于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藏书票是德国人1450年制作的。西方的藏书票上通常还有拉丁文“EX-LIBRIS” (属于我的书)。书票的图案最初多半以家徽、神话传说、英雄美人等为题材,以后题材越来越广泛,有风景以及与个人生活、工作、爱好有关的各类图案。作为一种艺术品,藏书票在欧美各国非常流行,有很多藏书票收藏家和专门收藏各种书票的博物馆,很多国家都有藏书票爱好者的各种组织,国际藏书票协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双年会,进行学术交流及藏书票的交换,同时举办国际藏书票双年展。在亚洲,最早制作藏书票的国家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出现的藏书票与传统的浮世绘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格。

中国的藏书票是在20世纪30年代从日本传入的。鲁迅倡导的版画创作运动推动了中国藏书票的发展。木刻家李桦组织的现代版画会在进行版画创作的同时也创作藏书票。1935年出版的《现代版画》第9期即为藏书票艺术品专辑。郁达夫非常喜爱藏书票,唐弢也广泛搜集藏书票,在其所著《书话》一书中收有陈仲纲等刻的藏书票。80年代初,中国藏书票研究会成立,参加了国际藏书票双年会。1987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藏书票展,中国的藏书票曾在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至于国人何时开始使用藏书票,至今未有明确的说法。不过较早的有留美学生关祖章的书票,画面是一位古代书生在书房搜寻图书,满地都是线装书,还有宝剑等饰物,颇有古风,上署“关祖章藏书”五个字,大约是1914年前后制作的。另有戏剧家宋春舫使用的藏书票,标示有“褐木庐”书斋名,也带传统文人的情味,估计是本世纪初制作的。二、三十年代使用藏书票的作家艺术家不少,如叶灵凤、郁达夫、李桦、唐英伟等等,都制作过许多风格独特的藏书票。不过,在中国,藏书票一直都只是文人自娱的玩意儿,较少流传。直到近年,才陆续有一些刊物零星介绍过藏书票知识,并出版过一、二种有关藏书票的集子。

●中国最早的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

国家图书馆从馆藏图书中发现一枚迄今所知最早的中国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这枚书票贴在1910年出版的《京张路工摄影》集中,画面为一古代书生在满室书卷中夜读的情景,具浓厚的书香之气和中国古典文化神韵,是一枚构思巧妙与藏书主题紧扣和契合的书票。图画工致精美,上方“关祖章藏书”五字,秀逸刚劲。同样的“关祖章藏书票”还出现在1913年出版的一本《图解法文百科辞典》中,为台湾出版人吴兴文发现并收藏。关祖章为广西赴美留学人士,归国后曾在交通部任职,他热爱西方文化并制作这枚藏书票供自己使用。据分析,关祖章可能是中国最早制作和使用藏书票的人。

●中国最早的文学人藏书票———叶灵凤“凤凰”票。

这枚书票是30年代上海的著名作家叶灵凤1933年亲手绘稿刻印的。他思想进步,和郁达夫积极推介西方文化包括藏书票,并亲手制作了这枚书票,印出后,他寄赠书票给日本友人太田临一郎。后来李桦、赖少其等一些青年木刻家积极制作藏书票,不能说没有受到叶灵凤等人的影响。这枚书票有史料和艺术双重价值。

●最早由外国人在中国制作的藏书票———“饮水思源”藏书票。

这枚书票是民国时期金陵大学西文教授裴德安氏1928年制作的,画面上一位僧人在专心致志抄写经卷。图案古朴自然,气氛肃穆,人物形像栩栩如生。据发现者和收藏者贾俊学介绍,这枚书票是他淘书所得,已发旧褪色,经由中国藏书票艺委会主任、著名版画家梁栋先生鉴定确认为套色版。这枚书票晚于“关祖章藏书票”,早于叶灵凤的“凤凰票”和李桦的书票,弥足珍贵。

●中国的抗战藏书票———“罗工柳藏书票”。

这枚藏书票是中央美院教授、1939年“鲁艺”木刻工作团版画家罗工柳先生的作品,是木刻画:两个八路军战士的头像、一面红旗和一把横置的木刻刀,组成了一个极其简洁凝炼的画面,表现了抗战历史中八路军的风采,是一枚珍贵的革命题材藏书票。据《中国藏书票史话》一书著者李允经介绍,罗工柳说这枚书票当时印出贴在本子上保存至今。在三四十年代革命阵营中极少有人搞藏书票的情况下,这枚书票显得格外珍贵,有特殊的意义和文史价值。

●台湾土产珍品———“狮首图腾”藏书票。

“狮子衔剑”是台湾民间的图腾吉祥图案,从30年代起,它被藏书票作家巧妙引用到创作中。日本占领台湾时期,日籍作家西川满醉心台湾风土民情,请日本著名版画家宫田弥太朗创作的一枚“狮子衔剑”藏书票,以木刻水印出来,贴在“妈祖祭”诗集创刊号上轰动一时,这是台湾岛上最早诞生的藏书票。不久又有西川满的台湾友人、诗人杨炽昌根据民宅狮首图腾制作的一枚“剑狮”藏书票问世,也被人们视为珍爱而争相索求。这两枚藏书票印数极少,作为日本占领台湾时期的书票相当珍贵。

国际通用的体例,要标明拉丁文EXLBRIS字样,中文意为“我的藏书之一”,并有藏书者的姓氏。藏书票的内容无一定限制,大都由藏书人的兴趣自由选定。它一般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藏书票以画为主,藏书印一般只是文字的印记,相比之下,藏书票的内容更加丰富。

藏书票作为藏书的信物和微型版画收藏珍品,近年日益受人喜爱,被称之为“纸上宝石”、“版画珍珠”、“书魂”、“书海之帆”……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中期的德国,比邮票早300年左右。最早的藏书票是德国勃兰登堡家族使用的“天使”藏书票,又有人说是LGLER(刺猬)藏书票,其实它们都是同一时期的作品。藏书票初期是作为藏书标记使用的,内容大都是贵族家族徽志图案。后来,藏书票传到法国、英国以至整个欧洲,19世纪初又衍传到美洲和亚洲,内容和题材有了新变化。这时不少著名的画家如马狄斯、高更等亦参与创作藏书票,福楼拜、雨果等作家也来使用藏书票,使藏书票的功能由单纯藏书标记的实用性开始向艺术审美层面发展,藏书票变得更精美。18世纪前后,欧、亚、美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藏书票协会或俱乐部,书票交流和收藏成为时尚, 1953年收藏家国际性会议首次召开。之后隔一两年会议就要召开一次,同时举办展览,使藏书票在国际范围内有了广泛交流的机会。后来又有人提议成立正式的国际性组织,便有了1966年7月28日“国际藏书票联盟”的诞生。现成员国已扩展到41个,会员上万。

2、什么是藏书票?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是:“一种用以表明书的所有权的图案标志,通常贴在书的封里。”它一般是版画形式,多采用木刻、铜版、石版等方法印制,彩色、黑白兼有。藏书票通常10厘米见方,小的犹如邮票。国际通用的体例,要标明拉丁文EXLBRIS字样,中文意为“我的藏书之一”,并有藏书者的姓氏。藏书票的内容无一定限制,大都由藏书人的兴趣自由选定。它一般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藏书票以画为主,藏书印一般只是文字的印记,相比之下,藏书票的内容更加丰富。

3、大力发展通用藏书票

藏书票的制作与镌刻藏书印章不同,印章镌刻相对要简单一些,你标准不高的话,找一家刻制印章的小铺就能弄一枚。藏书票的制作要复杂一些。有些是画家手绘的,大都是版画拓印,一般的读书人没有条件去委托版画家制作自己的专用藏书票。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按国外的通行做法,就要大力发展通用藏书票。所谓通用藏书票,就是藏书票的票面上没有票主的姓名,画面上留有使用者签名的空白处,也可以在画面下方空白处签名,并可以标上进行编号的NO字样,供使用者作为藏书的编号用。

这种藏书票印刷制成,印量可大一些,还可以借鉴邮票的印制方法,打上齿孔,背面附胶,这样使用起来会更方便。你买回来,撕下一张,贴在书上签上名或盖上章就行了。

藏书票赢得众多的爱书人的青睐,搜集、展出、交流蔚然成风,必然带来藏书票创作的繁荣。藏书票艺术的发展一定会迎来一个绚丽的春天。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它们是一种小小的标志,以艺术的方式,标明藏书是属于谁的,也是书籍的美化装饰,属于小版画或微型版画,被人们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上蝴蝶”“微型艺术”。二十世纪初传入我国。一般是边长5—10厘米见方的版画作品,上面除主图案外,要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号、斋名等,国际上通行在票上写上“EX—LIBRIS”(拉丁文字)。这一行拉丁文字,表示“属于私人藏书”,藏书票一般要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

藏书票和邮票类似,从出现之日起,就演变为收集和收藏的对象,甚至有时其收藏的功能还盖过了藏书的标志功能。原因是,藏书票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的特质,它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小小票面不仅可以传递某种思想,还适应各种画种和制作方法,变化无穷,趣味无限。由爱书而藏书,由藏书而有藏书票,由藏书票而衍生出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并培育出一支收藏爱好者队伍,终成大气候。

一种情托起了藏书票,这种情就是人类对知识的崇拜和对书籍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