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全书

用美图秀秀 能制作 书籍的封面吗 用美图秀秀能把人抠掉吗

一、用美图秀秀 能制作 书籍的封面吗?怎样制作?

从专业上来说,美图秀秀是不适合于制作书籍封面的,因为美图秀秀只是一款处理图片效果的软件,远远达不到图片设计的程度。

但如果对封面设计的要求不是特别严格的话,也可以尝试一下:

1. 要根据书籍的主题,选择一个合适背景图片,然后用美图打开,这个图片要求分辨率必须够大,最好是使用网络上下载的高清图,这样印刷出来才不至于画面模糊;

2. 按照书籍的尺寸,对图片进行裁剪,然后再进行适量的色彩加工、特效处理;

3. 添加文字,设置文字的字体色彩,在设置文字色彩时,要特别注意与背景色明显区分开,书籍名字的字体要设置得够大,其它的诸如作者、出版社等内容,字体要明显小些;

4. 由于书籍封面是比较规范性的设计,最好不要使用花边、星星之类的装饰,当然,封面效果有特殊需求的除外;

二、用word文档怎么制作个人简历封面

方法/步骤

1

首先从电脑上找一张适合于做封面的图片,该图片要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具有正能量,图片选择好坏可能会直接决定了考官对你的印象,下图所示的几张图片都可以作为简历的背景图。

2

接下来可以使用专业的工具将图片进行裁剪,能够刚好使用A4图纸大小,如下图所示。

3

接下来打开WPS文字软件并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如下图所示。

4

点击上方菜单栏里的【页面布局】,找到【背景】选项按钮,点击背景选项按钮弹出下拉菜单,下拉菜单里可以看到【图片】选项,如下图所示。

5

点击【图片】选项,弹出填充效果窗口,点击【选择图片】选项,从本地电脑上选择已剪切的图片,如下图所示。

6

点击【确定】按钮,即可为空白文档添加了背景图片,如下图所示。

7

接下来在文档内输入个人简历字样,可设置居中显示,下方可以输入求职者姓名及毕业院校等信息,一张简单的个人简历封面就做好了

三、有人知道高中历史必修封面的背景画是什么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封面上有一红色印章,与秦始皇像边缘叠加,非常醒目,封面设计具有浓厚的历史味。

人教版”的封面设计者曾公开呼吁,让孩子们多看一眼封面。 纵观学术界,关于高中历史教科书封面的文章,相关度较高的仅一篇:张华中《历史,教科书封面蕴含的人文信息举隅》,但作者侧重于对封面图片的人文内容进行考证,从而忽略了封面的其他元素如色彩和文字在教学中的作用。本文从教育学、装帧学等角度对现行“人教版”教科书封面元素进行考察,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该领域的理论创新有探索意义 就高中历史教科书封面而言,教育心理学、装帧审美学。

四、怎样的封面设计才是一个好封面?

就图书策划来说,封面设计肯定是绕不过的一个环节。即便绝大部分策划者并不擅长绘画,不能亲自操刀制作,而是需要与专业的美编深入沟通,由专业美编来完成。通常我们衡量一个封面的优劣、好坏是容易的,因为这是一个感性的判断,有点说不清楚的模糊;读者也是如此,一本书首先留给读者的往往是封面(自然所有关键诉求都呈现在封面上)。

然而,对职业图书策划人来说,仅仅凭借感性、直觉来界定一个封面的好坏,还是不够的;至少在感觉它不那么理想的时候,你的意见、建议是要有依据的,这就需要有一些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目光,否则单纯与美编说:不好,再改!也不利于双方之间的后续沟通。

首先是内容关联度——解决一本书的身份问题。

所谓内容关联度,是指一本书的封面和它的内文之间是否是协调一致的关系?即,读者通过一本书的封面就可以判定这本书的内容,至少要判断出这本书的品类。

我想:这点所要解决的是一本书的身份问题。即,一本社科类图书的设计决不能做成教辅用书的样子,反之亦然;一本作文书的封面也不该给人以青春文学色彩太浓的感觉。这样一来,读者才可以轻易判别出一本书的真实身份。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可要是去市场观察一番就知道,很多书在身份问题上犯了不容饶恕的错误。

有时候,仅仅做对了身份是不够的,优秀的封面会使读者对本书的内容产生好的联想,并有可能激发读者的购买欲望;如果一本书的封面仅仅的作对了身份,却在激发读者联想能力方面没有效果,也注定是失败的。在解决一本书身份的同时,必须根据这本书的核心特色,很好的反映在封面上。

第二是综合布局——解决封面设计的基础框架问题。

综合布局是指在封面范围内,文字、图片以及颜色等综合处理上是否层次鲜明、结构优化、重点突出等等。例如,最鲜明的第一诉求是否被充分放大,以至于是否能被消费者一目了然的看到、看明白?文字和图片之间的融合是否理想?不同层次之间的文字大小是否得当?不同图片、不同颜色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有没有突兀、不合理的地方?

我觉得综合布局解决的是封面最基本的问题,如果有了明显的错误,所犯的就是低级错误。例如,我曾经见过这样一本书,全书唯一的靓点(唯一诉求)不仅没有被充分放大,反而被充分缩小了,这就是败笔。

我想,综合布局是一本书封面的最基础框架,其它的一切都要在这个框架开始进一步的工作,在这一环节上,最重要考虑的是做对,别犯错;至于美不美等是后续要考虑的。

第三是市场冲力——解决审美问题、激发读者购买欲望。

市场冲力是视觉美的考验,一本书的封面是否具有一定的震撼效果,是否可以有效被读者所关注,往往取决于封面的视觉冲击效果。视觉效果如果比较平淡、平常,是很难在这个时代被读者所发现、所注意的。

如果说综合布局解决的是基本问题,我觉视觉冲力解决的是审美问题,是在不犯常识错误的前提下,对全书档次提高的关键,一般来说主要的设计创意都由这一点来体现,这也最考验美术设计师的创意思维能力。

综上,有了上述的三个宏观层面的思考,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封面查找到感觉不对的地方在哪?并可能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任何一条之下都会衍生出诸多细节问题,例如,综合布局中,主书名、辅书名、广告语等之间的文字大小,用怎样的字体更协调?又如,在色块处理上是以大色块为主,还是细微的层次处理?综合结构是过于紧致了还是缺乏收束感?等等。

最后想说的是,正所谓物以类聚,在图书卖场中,同类书是摆放在一起的,所以,你的书好不好是以同类产品的其它书作为尺度、作为参考的,因此,在封面设计上,一定要对主要竞争对手的设计风格了然于心,用比较的办法反复衡量,和同类产品相比,这本(套)书在设计上是否有优势?优势大不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不让一本书败在封面上。(陆九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