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全书

为啥子元朝在历史上存在感那么低 元朝为什么属于中国

一、为什么元朝在历史上存在感那么低

元朝是一个传奇的朝代,特别是忽必烈时期。后是他的存在时间太短了,同时没有注重文化建设,现在一说元文化,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元曲,而没有其他。

二、为什么历史上对元朝总是轻描淡写呢?

这句话应该再说详细一些。元朝之后是明朝和清朝。所谓“历史上对于元朝总是轻描淡写”。应该说是明朝和清朝的人,对于元朝总是轻描淡写。

明朝的人为什么对元朝轻描淡写呢?因为明朝是汉族人建立的朝代。而元朝是打败了汉族人建立的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汉民族一直是一对尖锐的矛盾,而且在明朝的时候,蒙古人和汉人还是对立的矛盾,明英宗的时候,蒙古人甚至反扑打到了北京城。所以明朝虽然也承认元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但是对元朝确实不怎么感冒。再说清朝。清朝照理说和元朝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但是清朝和元朝其实是有仇的,因为清朝的祖先是金人,而金国正是被蒙古人给灭掉的。再说了,清朝想要把自己打扮成和明朝一样的很正规的朝代,所以他也不会给元朝什么好脸色看。除了这种人为的因素外,元朝被历史学家轻描淡写,还有其他原因。

一是元朝的历史太短。如果是本来就比较弱的朝代,比如说五代十国那样的朝代。大家都知道它比较弱。所以也都不怎么在意。而元朝之前的蒙古帝国,那可是威震世界的,这么一个威震世界的大帝国,很快就灭亡了,所以历史学家在总结这段历史的时候,肯定只能是轻视它的。从它的身上只能总结出失败的教训,就像秦朝那么一个朝代曾经很多次被提出来剖析失败原因一样。二是元朝没有更多的建设性。秦朝虽然短暂,但是秦朝干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比如书同文、车同轨,比如修建万里长城等等。这几件大事情对后世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秦朝值得拿出来说的非常多。而元朝几乎没有干过什么在历史上能够留下来的东西。

三是元朝没有很好地融入汉族社会。他对汉族的典籍汉族的礼仪传统比较轻视,因而也没有建立起一个比较深厚的根基。而且元朝把人分成四等,人和人之间相互剥离,这就相当于元朝建立在一块浮冰之上,它失败也是必然的。

三、怎么学历史?

1、首先,掌握一些系统的历史知识、史学理论还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凭兴趣,“跟着感觉走”,读了再多的书,看了再多《百家讲坛》中的历史讲座,你都未必真的理解历史,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

那么,怎样掌握基本的系统历史知识和史学理论?你可以根据你已有的基础,选择比较权威的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著作下点功夫来啃。为什么要先读权威的通史著作,因为它的作者治学严谨,写的书史料翔实,论述、论证比较科学,会启迪你如何正确地观察、分析问题,这就让你初步学习到基本的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加上它们是通史,这就使你的历史知识不会是支离破碎的,而是系统的有规律的东西。有些新潮的年轻人会说,那些“公认的、权威的”历史著作保守,观点不新。是有这种情况,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才是最值得学的,至于观点、结论本来就不可能永久不变的,否则历史学就不会发展了,就不是一门科学了。

2、其次,在吃力地啃通史名著的同时,为了张弛结合,也为了培养兴趣,可结合阅读些既生动又严肃通俗历史著作。这些科普型的历史著作必须是公认的、久经检验的,如过去吴晗编的“历史小丛书”以及以后的《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初学者最好不要迷于一些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的历史书,例如大量充斥于书店的什么什么“大帝”的书。也不要迷信外国历史学家的著作,它们当中即使质量较好较权威的往往也是一西方为中心的,对东方包括中国历史或者有成见、偏见,或者并不真的了解中国历史。当然,看看人家是怎么看世界看中国还是有好处的,我只是说:不要迷信,不要人云亦云,其实对自己中国人写的书也一样。

3、争取多看些原始史料。例如,你要学好中国古代史,像《史记》、《资治通鉴》之类的古代史学名著都没有接触,只是读后人写的历史书,实在太不够了。当然,你不想把历史当作自己的专业,读多读少要根据你的时间和精力,但有可能读多点是有好处的,至少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会相信那些不负责任的胡诌。

4、把读历史与观察世界和国内的时事政治结合起来,能从历史找根源的就去找,这样学习就更有实际用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