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全书

科学史的意义 科学史的意义与价值

一、科学史的意义

科学史的意义就在于为科学本身服务。

科学史是科学和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历史发展的研究。通过20世纪后期(艺术与人文的历史称为奖学金的历史。)

一阶的科学史和二阶的科学史是密切关联的。我们称之为“历史”的东西,总是那些被人“讲”出来的东西。每一种“历史叙述”的背后,都隐含着叙述者的一套历史“观念”。

这套“观念”支配着历史叙述者和历史学家去选择讲什么、不讲什么,支配着他们如何讲、如何编排形形色色的历史“事实”。

就科学史而言,这套观念首先和主要的是“科学”的观念,其次还有“历史观”,不同的“科学观”和“历史观”决定了科学史叙述的不同范围、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就将写出不同类型的科学史来。

扩展资料:

科学史就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凡有文明的地方,就可以写出它的科学史来。就此而言,我们可以有“美洲的玛雅科学史”、“非洲科学史”、“少数民族科学史”,当然也可以有“中国科学史”。但是,这样定义的科学史也有两种可能。

假定科学作为“人类”的自然知识有一种主导的、本质的形态,世界各民族或多或少、或先或后的靠近这种主导形态——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很容易认同这个主导形态就是西方的科学,特别是西方近代的科学——科学史就是记载自然知识的这一主导形态的发展历程。

科学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因而科学史可以而且应该写成科学与其它社会文化因素的互动史。科学思想史通常也称内史,科学社会史则称外史。如果说内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相对比较确定的话,那么外史则多种多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史

二、历史近代科学的问题

ACBD,哥白尼1513年提出日心说,牛顿1687《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万有引力定律

普朗克1900年提出量子假说,玻尔1913年建立原子的量子力学,然后又经过很多发展,1930年狄拉克出版《量子力学原理》爱因斯坦1905年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即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用光量子解释光电效应

三、4个小问题(1个历史4个科学的)

1:我只知道有句叫做胜也萧何,败也萧何,出自《晏子春秋》

2问:脚

猫和某些凭借脚掌着地行走的食肉动物不同,它是用脚趾着地行走.趾型动物的猫是用指端行走.猫的这种身体构造特别适合奔跑,足以与用足趾进行短距离赛跑的运动员想媲美.

猫脚可以均匀地承受高速飞跑和从高处落地时所产生的震动.为了使猫脚能承受这样的震动,其脚骨由韧带组织牢牢束在一起,腕骨和踝骨成几乎不可能作侧向运动的排列.

家猫脚底趾垫是由进化表皮组成,表面有一层密集柔软的结缔组织,因此,比一般表皮硬一些,这中硬趾有三种作用,即可减震,约束趾骨,以及利于制动.

3问: 血型和气味

蚊子最喜欢叮的是A型,其次是AB型。

O,B型的咬的要比较少.

不同种类的蚊子的“口味”不一样.比如传播疟疾的中华按蚊就嗜吸B型血。从实验结果来看,B型血的人最容易受到中华按蚊的袭击,其次是A型血。而传播黄热病和登革热的埃及伊蚊则喜欢叮咬O型血者。

蚊子还很喜欢欺负妇女和小孩.

其次,蚊子还非常喜欢叮黑色衣服。穿黑色衣服最招蚊子 !!!

穿深色斜纹牛仔裤易挨咬

对蚊子来说,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汗液都是引导它找到猎物的有效信息。它寻找目标主要依靠嗅觉器官,也就是头上一对角,来感知空气中传来的人体“信息”,并循迹而去。别小看身长不过一厘米的蚊子,它的搜索能力很强,搜索的最远距离可达60公里。在此范围内,“信号”越强的目标,自然也越容易被它们锁定。

二氧化碳排得多的人,由于周围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较高,在蚊子的视野中所呈现的“图像”比较清晰,便于蚊子进行定向追踪。因此,在一个群体中,肺活量大的人、胖人、呼吸沉重的人更容易被蚊子叮咬,孕妇因新陈代谢活跃,呼出的二氧化碳也较高。

人体排出的汗液在空气中挥发,也能向蚊子发出“信号”。通常汗量多、易出汗的人受蚊子攻击的机会更大,这足以解释为何我们常在运动后,发现身上神不知鬼不觉地多出了几个大“红包”。蚊子爱叮咬皮肤粗糙、毛孔粗大的人,通常是因为这类人往往汗腺发达或者排出的汗液等分泌物较多。因此,有时男人比女人、青年比老人更招蚊子。

4问:这要看是什么鲨鱼,研究鲨鱼的生物生物学家Samuel Gruber得出的结果显示多数的大白鲨稍微有点远视,它们持有的焦距从大概23公分到无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