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黑夏这种水果有哪些营养?
黑葡萄:葡萄本身就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宋代的医书《备用本草》记述葡萄的作用为“主筋骨,温脾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可作酒,逐水利小便”。
黑葡萄的保健功效更好。它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钾、磷、铁以及维生素B1、B2、B6、C等,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常食黑葡萄对神经衰弱、疲劳过度大有裨益。把黑葡萄制成葡萄干后,糖和铁的含量会更高,是妇女、儿童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
二、绿提子(葡萄)和紫提子(葡萄)有什么区别?
一、外形特征不同
1、紫葡萄:种子倒卵形,顶端圆形,微凹,基部有短喙,种脐在种子背面中部呈卵椭圆形,腹面中棱脊突起,两侧洼穴倒卵长圆形。
2、绿葡萄:新疆绿葡萄干碧绿晶莹,形似纺缍,颗粒均匀。皮薄无核,果粒饱满。
二、分布不同
1、紫葡萄:原产西亚,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北各地均有产,主要产于新疆、甘肃、山西、河北等地产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模式标本采自陕西秦岭。
2、绿葡萄: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三、特点不同
1、紫葡萄:紫葡萄中含的类黄酮是一种强力抗氧化剂,可抗衰老,并可清除体内自由基;萄中含有一种抗癌微量元素。
2、绿葡萄:肉质细软,酸甜适口,滋味鲜美,香气馥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无农药残留。并且利于携带和贮藏。新疆绿葡萄干含糖量高达78.2~81.1%,含有机酸。
参考资料来源:
搜狗百科-紫葡萄
搜狗百科-绿葡萄
三、益寿草养殖方法,需要什么样的土壤?需要什么养料或肥料?
益寿草,长寿树,台湾仙草,益寿神草,生命树,龙仙草,神草(《台湾植物百科——白背三七》)。
【来源】为菊科植物白子菜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白子菜,又名:鸡菜。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茎块状。茎紫红色,被短毛。叶根生;长卵形成矩圆状倒卵形,长9~15厘米,宽8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楔尖,有时有两耳,叶缘具不规则缺刻及锯齿,并有灰白色短缘毛,上面绿色,秃净或疏被灰白色短毛,主脉上较多,下面浅绿色或紫红色,主脉突出,上被疏短毛,网脉干时呈黑色;叶柄短或无。花茎根出,疏被短毛。头状花序顶生,数朵,径1~1.5厘米;总苞2轮,缘状披针形,外轮短,疏寓,内轮覆瓦状排列,倍长于外轮,疏被灰白色短毛;花全部管状,金黄色;雄蕊5,花药联合,内藏,着生于冠管的1/2处;雌蕊花柱细长,外露,柱头2裂。瘦果成熟时深褐色,有线条,冠毛白色。花期春束至冬初。
喜生于潮湿的阴地上。分布台湾至华南。西南一带。
本植物的茎叶(白背三七茎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秋、冬采挖,洗净晒干。
【药材】根茎肥大、肉质,呈团块状,径2~3厘米,新鲜时灰黄色,侧生茎芽多枚,短圆锥状,有的可见环节。折断面灰白色。
产广西等地。
【性味】甘,凉。
①《广西药植图志》:味甘,性凉。
②《广西中药志》:味淡,性平,无毒。
③《云南中草药》:咸微辛,寒,有毒。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消肿。治支气管炎,肺结核,崩漏痈肿,烫伤。跌打损仿,刀伤出血。
①《广西药植图志》:煮汤内服,凉血解毒;捣烂外敷跌打伤,消肿散瘀;又用以敷热痈,散痛消肿。经九蒸十晒,浸酒或煎汤服补血。
②《云南中草药》:清热消炎,舒筋活络。治骨折,外伤出血,支气管炎,肺结核,崩漏。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疮痈,消肿散毒:土生地、雾水葛等分。捣烂敷。(《广西药植图志》)
②治烫火伤、刀伤:大绿叶根粉,加糖调成糊状,包患处。(《云南中草药选》)
③治跌打损伤:土生地、荆芥等分。捣烂,好酒炒敷。(《广西药植图志》)
四、谁能够介绍一下走西口这段历史
,走西口》是一段厚重的移民史。
《走西口》是一首古老的山西民歌,据说它已经流传了一两百年。 这首歌不但山西人会唱,山西邻近的内蒙、陕西,甚至更远一点的宁夏、青海、甘肃也有许多人会唱。
中国有句老话叫“十里不同音”,说的是民歌有很强的地域性。之所以西北许多地方的人会唱《走西口》,原因大概是,当时有许多山西人曾到过这些地方,他们中的一些人一直在唱这首歌,时间长了,当地人也学会了。 包头,现在是内蒙古草原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超过两百万。在一百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个叫包克图的小村子。包头人说,因为山西人到这里做生意,才一点一点有了今天包头城的雏型,现在包头城里还流传着“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这样的说法。复盛公就是山西一户姓乔的商人在一百多年前开的商号的名称。 山西,明、清两朝的许多地方志中,也提到了当时山西人到西北谋生的经历。由于有这种经历的人太多,在一些地方竟成了一种风俗。
《太谷县志》中记载太谷县的人“耕种之外,咸善谋生,跋涉数千里率以为常”。
《盂县志》中说“往往服贾于远方,虽数千里不辞”。
《寿阳县志》说乡民“贸易于燕南塞北者亦居其半”。
【采访】梁小民 北京工商大学 教授
问:山西人走西口的时间呢?
答:大概是在明代的中期开始,那么截止时间大概到清朝末年,其中的高潮应该是在明末清初,这个时候数量是最大。
问:何谓走西口呢?
答:应该前后持续了将近三百年左右,而且应该说走西口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由于山西当时人口比较多,所以生活比较困难。于是呢?人口外迁,这是一部分人。另一部分人就是由于在内蒙这一带,当时的边防需要,所以晋商就是在明代中期时候,内蒙边防的需要发展起来的。那么一部分人走西口,就是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到口外去发展商业,发展贸易,以至于到后来的票号。所以走西口这个现象,实际上就是中国移民的一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