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全书

古代有哪些军衔 古代的军衔有哪些

古代有哪些军衔?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军队都实行军衔制度。各个国家对军衔等级的设置,大都采用西欧式军衔体制。即以兵、军士、尉官、校官、将官、元帅为次序的分等设级的较完善的世界通行军衔体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又渐渐分成两大类型,一是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方类型,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类型。苏联的军衔设置,以陆军为例,共分6等22级。其中兵分列兵、上等兵;军士分下士、中士、上士、大士;准尉分准尉、高级准尉;尉官分少尉、中尉、上尉、大尉;校官分少校、中校、上校;高级军官分少好渗将、中将、上将、大将;元帅分兵种元帅、主帅、苏联元帅、大元帅等7级8衔。美国的军衔等级设置,以陆军为例,共分6等25级。其中兵分3级,军士分7级,准尉分4级,尉液袜戚官和校官各分3级,将官分5级,其余国家因军队规模小,军衔设置也少,有的国家最高军衔为中将,还有的是上校。但也有不同情况,如波兰和罗马尼亚两国的军衔等级都设25级,比苏联的还多。

中国古代从春秋时期就陆续出现了元帅、将军、校尉的称号,这比西欧国家早了十几个世纪。也有意见认为这些称号都是“职务”专称,而不是“官衔”称谓。

“将军”之名出现于晋献公16年,“元帅”之名出现于晋献公之子晋文公4年,比将军之名的出现晚37年。“校尉”的出现是近5个世纪后汉代的事情。中国古代军队的武官阶品体制,与西欧军衔体制职能一致,形式不同,各自独立,两者没有承袭关系。1894年,清朝政府决定仿照西欧国家军队编练新军。到1904年建立了新军的阶位、品级体制,从此进入了军官衔级新制时期。

——引自中国闹陵环境科学出版社《世界军事百科之作战谋略》

军衔都有哪些

军衔分为永久军衔和临时军衔两类。一般称军衔是指永久军衔。永久军衔又分军官军衔与士兵军衔两大类。军衔按获得者的兵役状况和所在部队的专业性质,在横向上又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兵可以分为列兵(二等兵)、上等兵(一等兵)等几级。在中国,21世纪初开始,义务兵服役期为两年,第一年为列兵,第二年为上等兵。

士官一般由拥有专业技术者担任或从资深士兵中选出,各国把士官分为上士、中士、下士、军士长等。

尉官是初级军官军衔的统称,后随军衔制的建立和发展,逐渐转为区分初级军官军衔等级的称号。世界上实行军衔制的国家都设有尉官军衔。多数国家分为上尉、中尉、少尉,有的国家还有准尉和大尉。

校官是中级军官军衔的统称,世界各地的军衔等级中均设有校官军衔,多数国家分上校,中校,少校,有的国家还有大校。

将官又称为将军,是高级友渗并军官军衔的统称,始于16世纪的法国军队。后来,将官军衔逐渐被大多数国家采用。一般分为上将,中将,少将,准将。

元帅是许多国家的最高军衔。

扩展资料:

军衔等级设置的数量,每个国家各不相同,最多的设二十多级,最少的只设十几级。军衔等级设置多少,总体上受本国军队的规模和编制体制的制约。欧洲早期的军队最大编制是团,所以当时最高军衔只到上校,将军则是代表君主或元首指挥作战的首领。

以后,随着军队组织编制的扩大,将军逐步区分为若干等级,以指挥不同规模的军队。各国军官军衔同军队职务之间有一定的对称关系。

通常是少尉对应排长,中尉对应副连长,上尉对应连长,少校对应营长,中校对应副团喊乎长,上校对应团长,准将对应旅长,少将对应师长,中将对应军长,上将对应方面军司令官。

西欧式军衔于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传入中国,清朝政府规定军衔设六等18级;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都规定军衔设六等16级;国民政府好迹成立后,军衔等级最多时设六等18级。

军衔代表军人级别,它将军人的荣誉称号、待遇水平和职务因素融为一体,兼有增强军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加强军队诸军兵种之间指挥、管理和保障的协同,及便于进行国际交往的作用。

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研究员、军衔研究专家徐平认为,军衔制可以明确军中指挥关系、责任和相互关系,也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指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同西班牙的战争中,由于法军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军衔制度,“军人的衔级开始成为一种权利,大大优于家庭出身,受人重视的是劳绩战功,而不是祖宗门第”,使得法军所向披靡,“路易十四一在边境出现,边境城市便纷纷落入法国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军衔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

(2009年后)军官军衔设下列三等十级: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四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上等兵、列兵。

军官军衔对应肩章从小到大是:

尉官:一杠一星,少尉;一杠二星,中尉;一杠三星,上尉。

校官:两杠一星,少校;两杠二星,中校;两杠三星,上校;两杠四星,大校。

将官:金色橄榄枝加一颗金星,少将;金色橄扰顷榄枝加二颗金星,中将;金色橄榄枝加三颗金星,上将。

拓展资料:

军衔,是区别军人悔李态等级的称号,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军人的职务、军事素养和业务素养、资历贡献以及军兵种或勤务区分,授予军人的一种衔称。

军衔将军人的荣誉称号、待遇等级和职务因素融为一体,使其兼有调整部队指挥关系和调整个人利益关系的两种功能。军衔在15世碧源纪一16世纪产生于西欧一些国家,所以习惯上称为西欧式军衔到了17-18世纪,军衔制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军队所采用。军衔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一般分为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和士兵5等,每级再细分数级。

中国目前的军衔情况: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少将、中将、上将。

几个主要国家的基本军衔等级设置情况如下:

美国军衔设6等25级:五星上将(战时或战后对有特殊贡献的军官才授予)、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四级准尉、五级准尉;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俄罗斯联邦: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高级准尉、准尉;大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朝鲜军衔设6等21级:大元帅、元帅、次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手或大校、上校、宏薯行中校、少校;大尉、蔽哗上尉、中尉、少尉;特务上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下等兵。

印度军衔设7等20级:元帅(只在战时授予有特殊功勋的军种参谋长);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

韩国军衔设5等15级:大将、中将、少将、准将;大领、中领、少领;大尉、中尉、少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兵。

日本自卫队军衔设6等18级: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英国军衔设8等19级:元帅;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

法国军衔设5等20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总军士长、军士长、准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下等兵、列兵。

加拿大军衔设6等17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列兵。

军衔有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差嫌四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义务役第二年)、列兵(义务役第一年)。

拓展资料:

军衔,在15-16世纪产生于西欧一些国家,习虚谨手惯上称为西欧式军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军人的职务、军事素养和业务素养、资历贡献以及军兵种或勤务区分,授予军人的一种衔称。

用缀在肩章或领章等处的等级符号,标明军人社会地位和军事级别的称号,叫做军衔。 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军衔是军人的终身荣誉,非经法律判决不得剥夺,不犯错误不得降低,具有一定条件的晌搏军人退役后,在规定的场合有权着佩带军衔符号的军服。

军衔分为永久军衔和临时军衔两类。一般称军衔是指永久军衔。永久军衔又分军官军衔与士兵军衔两大类。 军衔按获得者的兵役状况和所在部队的专业性质,在横向上又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改革强军新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系列述评——人民网

中枯圆裤国人民解放军现行军衔制,军官军衔共分3等10级,即: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腔指尉、少尉。

海军、空军、武警军官警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武警”。专业技术军官,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还另设有文职干部与学员肩章(注意,不是军衔)。

以上为军官 

还有士兵军衔,士官和兵统称为士兵。兵有列兵(第一年兵)和上等兵(第二年兵)2种军衔。士官军衔设置由低至高为: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合计七种军衔。

下面为图片,以空军为例。没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