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筝的名曲、来历、特点等资料?
古筝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流传全国各地,是道地的华夏传统民族乐器。它有着不同凡响的乐器结构特点,并具备动静阴阳,声韵并重的独特风格;更突出的是它好听易学,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所以从古筝有史以来,就经久不衰地流传至今,时至二十世纪的今天,它更为发达兴旺,并得到广泛普及,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筝在东汉、三国时代被文人雅士称颂为“群声之主,众乐之师”和“移风易俗,混同人伦,莫有尚于筝者矣”。筝在晋代被称之为“仁智之器”。到了盛唐时期,描述古筝艺术的诗篇就更多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诗句是“平生无所谓,愿作乐中筝”。和“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等等。这都说明了筝在当时已是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传统民族民间乐器了。
中国古筝,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得到推广普及和发展,因而产生了以地方风格为依据的众多古筝流派:如肇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古以“琴声”见称的陕西筝:郑卫之音的河南筝;齐鲁雅韶的山东筝;武林逸韵的浙江筝;闽南诏安的福建筝;韩江丝竹的潮州筝;中州古调、汉皋旧谱的客家筝---等等,都是同气连枝各有千秋的古筝干流;之外,还有包括独具民族特色:内蒙草原风韵yatoga(“蒙语”)蒙古筝;延边地区Jayakon(“朝鲜语”)朝鲜族筝。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是由这些地区流行传播逐渐汇集成“茫茫九派流中国”的各个流派。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众多当今古筝演奏家、教育家的努力和不断进取中,古筝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创作了大量现代派作品。据初步统计,古筝爱好者及学习者尽百万人。古筝不愧是民族民间音乐的精粹,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佼佼者。
下面我将逐一介绍现今比较知名的经典古筝独奏乐曲的风格特点,及演奏时需解决的技巧问题,包括重点、难点指法的解决和训练要求。
《高山流水》这首乐曲是古筝传统曲目中最具知名度及最为代表性的曲目之一,在浙江、山东、河南、武林筝曲中都有《高山流水》,其中浙江的《高山流水》是演奏难度比较高的,在全国考绩曲目中是第四级,实际上要演奏好这首作品需要时间的积累,不断地练习挖掘其中之意境内涵的一首乐曲.主要不是在技巧方面,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在音乐的东西很深.
第一段“高山”中,技巧上面主要是对双八度指法的掌握,而且古筝是件弹拨乐器,如果没有摇指是无法表现长音的.在这段音乐中,要求把音“拉”得很长,要把弦在无形中提起来,不但要在手指方法上加以控制,还要用气息来贯穿,因此在演奏中需要把心情控制得沉稳,这样才能表现出空灵悠远的感觉.
中间段落的指法技巧上很简单,要注意的就是速度的把握,不要太慢,要让音乐很流动,在演奏上随时调整速度.如果感到开始的速度起慢了,一定要在后面的演奏中提上来.另一方面,在乐曲的音乐处理上要有很多的情绪变化,时而柔和;时而流畅;时而跳跃;时而活泼,总之是在变化中流动的音乐段落,例如其中有几小节,我把它处理得右手中指加重音,向下压弹,左手不断的上下滑音,听上去的感觉就象是把石子丢在水中,在水中形成的一层层的水波,这样的音乐形象是很生动的.乐曲最后的流水一段,我认为是这首乐曲最难演奏的一段.首先是就在刮奏中要把旋律音弹清楚,在技巧和指法运用上要注意二指的用力,在刮奏时要轻,在旋律音时要用力把音勾出来,左手的上滑音配合也是很重要的。还要注意右手在刮奏时不要断,将水流不断,生生不息的意境通过技术的运用表现出来。另外就是在音乐处理方面,要把水的形态用你的手指和气息表现出来.在谱面上强弱标记的提醒下,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处理和控制。水在大自然中的变化万千,有小溪流水的潺潺,有大江东去磅礴,有瀑布倾斜的奔腾.这就需要在这段上的一段中注意情绪变化的把握。 名曲:关山月
酒狂
凤求凰
春晓吟
阳光三迭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渔樵问答
高深流水
渔舟唱晚
二、古筝名曲有哪些?古曲?最好有历史背景的介绍。
广陵散-讲的战国时期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这首挺好的 ,我当时候学古筝时挺喜欢这首曲子表现出来的那种情感。)
林冲夜奔 -讲的就是林冲晚上上梁山的那个场景
渔舟唱晚 -描绘的是夕阳映照下的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景象
高山流水 -种子期和伯牙的故事 ,这知道吧。
梅花三弄 -表现的梅花
春江花月夜
浏阳河
小河淌水(也是一首云南民歌 ,很清脆)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将军令
湘妃泪
这些都是我原来学古筝时觉得挺好听的几首 ,不过有几年没碰它了 ,好多好听的都忘记了。
三、如何把古筝D调调成A调
古筝是五声音阶乐器,它的音位排列按五声音阶排列 do、re、mi、sol、la。古筝记谱多用简谱(12356)。目前常用的21弦古筝标准定弦为D调。最低音定为大字组 D(倍低音do),最高音定为小字三组 d(倍高音do)。
若将D调转为A调,只需将D调音节中所有do音降低半音(即将第21、16、11、6、1筝码向后岳山方向移动)即可构成A调音节。此时所有绿弦为do,音阶排列为:
21弦、倍低音3(bD)
20弦、倍低音5(E)
19弦、倍低音6(#F)
18弦、倍低音1(A)
17弦、倍低音2(B)
16弦、低音3(bd)
15弦、低音5(e)
14弦、低音6(#f)
13弦、低音1(a)
12弦、音2(b)
11弦、中音3(bd1)
10弦、中音5(e1)
9弦、中音6(#f1)
8弦、中音1(a1)
7弦、中音2(b1)
6弦、高音3(bd2)
5弦、高音5(e2)
4弦、高音6(#f2)
3弦、高音1(a2)
2弦、高音2(b2)
1弦、倍高音3(bd3)
注:()内为对应的音名
扩展资料:
如果有调音器的话可以配合调音器指示调整。古筝转调是指将原调升高或降低而变成另外一个调.对古筝而言就是将弦的音高位置进行重新排列.由于古筝是五声 音阶定弦,常用调都是通过“移柱”来完成“转调”。
例如:把D调五声音阶中的“3(mi)”音。即第四弦、第九弦、第十四弦、第十九弦通过筝码向前岳山方 向移动,升高半音(#f—g),作为G调的主音“1(do)”.就成了G调的五声音阶。
相反则可把G调转为D调。同样,若将第二弦、第七弦、第十二弦、第 十七弦通过筝码向前岳山方向移动升高半音(b—c),作为C调的主音“l(do)”,就成了C调的五声音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