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全书

最早古筝的年代及琴种不同差异 古筝最早出现在什么年代

 

一、最早古筝的年代及琴种区别

古琴在是号称天帝的伏羲砍伐桐木制成,因为王母娘娘在天宫瑶池宴请诸神演奏,故又名瑶琴.随着宫 商 角 徵 羽五声音阶的发展到了秦朝,称秦筝.现为古筝.

二、琴瑟筝有何区别?

区别在于:

1.琴:亦称“七弦琴”;通称“古琴”,后加至七根弦;某些乐器的统称。古琴音色浑厚,古朴平和。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

琴7弦 (声沉)

2.瑟:汉族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形似古琴,每弦一柱从竹,争声。从竹,与乐器有关。本义:拨弦乐器。形似瑟。筝是拨弦乐器,战国时已流行于秦地,故又称“秦筝”。传统筝以五声音阶定弦,音域为:13弦筝G~c2,16弦筝A~a2,18弦筝A~d3,21弦筝D~d3 ,25弦筝G~e3 。今常用21弦筝。

瑟50弦(失传)

3.筝:又称古筝、秦筝,古老的汉族弹拨乐器。古筝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一直深受大众喜爱。筝在汉、晋以前设十二弦,后增至十三弦、十五弦、十六弦及二十一弦。古筝名曲有:《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寒鸦戏水》、《汉宫秋月》、《蕉窗夜雨》等。古筝清脆流动,优美淳厚。

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长160厘米,宽38厘米,厚14厘米,最早有5根弦,后来逐渐发展为12、13、16、21弦,现在还有24弦和26弦筝,常用的为21弦,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属弹拨乐器类的有码乐器。

筝21弦(声高)

拓展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乐器一般是指琵琶、二胡、编钟、箫、笛、瑟、琴、埙、笙和鼓这十种民族乐器。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十大乐器

三、你知道古琴和古筝的区别吗?

其一,两者形成年代上的区别:

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有实据可考至少形成于3000多年前,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

古筝又名秦筝,在战国的时候筝就已经流行了

其二,形制上的区别:

古琴琴身以琴面与底板相合而成,琴面系有7根弦,故古称七弦琴。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雁足(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

古琴由桐木和梓木所制,形体造型颇有典故。琴体总长度为3尺6寸5分(折合约1225mm),以象征一年有365天,琴面呈拱弧形,代表天,琴底平,则代表地,以此印证“天圆地方”之说。古琴共有十三个徵位,装饰以金玉的圆点来标示其泛音音位,演奏时以指触弦,即十三音也。古琴的七根弦系进化演变而来,史书记载,最早期的古琴仅设有五根弦,以象征金、木、水、火、士,周文王为悼念其死去的儿子伯邑考,故增加了一根弦武王在伐纣时,为鼓舞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有“文武七弦琴”之称。

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最早的筝为5根弦,战国末期发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纪60年代为21弦,近年也有增加到24-26弦的筝。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属于弹拨乐类的有马乐器。从乐器形制、制作工艺与构造上来说,今天的筝已与古时的筝有较多区别。

目前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

其三,音域、音色、表现力上的区别:

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奏出许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富有内涵,异常丰富,故古时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个人感觉在艺术表现上属于写意类。

而古筝基本上是一弦1-2个音,同一弦中移动弦马(柱),可以调作音高,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耳,表现力丰富而形象。

其四,曲谱上的区别:

古琴琴谱自成一格,古时多用文字谱,到了唐朝后多用“减字谱;减字谱相传为唐代曹柔据文字谱简化、缩写而成。减字谱的每一字块为由汉字减少笔画后组合而成的复合字。这种谱式主要只记指法动作和弦序、徽位而不记音高和节奏,所以是属于指法谱。

而古筝古时多用工尺谱,现今多用简谱、五线谱。

其五,演奏方法上的区别:

古琴的弹奏,多称为“抚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拨弦。

而古筝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弹出旋律和掌握节奏,用左手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润色旋律。

四、古琴和古筝有什么区别?在声音上

古琴的声音在空旷的地方显得很古老悠扬,而古筝则在不同的调中有不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