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弹古筝会不会伤手?
弹古筝不会伤手,因为弹古筝时双手都会戴义甲,起到保护的作用。
弹奏古筝,是需要戴假甲(义甲)的,这是出于保护真甲免受磨损、增大筝弦音量、追求明亮动听音色等多重目的。用假甲来弹筝,在古代已有先例,而非近代之创。
早在汉魏时期,用于相和歌伴奏的筝就多用骨甲代指,弹起来铮铮作响;南北朝时期,梁代《梁书·羊侃传》中有如下记载:“有弹筝人陆太喜,著鹿角爪,长七寸。”
在唐代,筝乐发展的辉煌时期,假甲备受弹筝人的喜爱,而在唐诗中就有多首曾提及到弹筝用的假甲,诗中多称“银甲”。
自唐经宋,再到明代,原来弹筝所用的鹿骨爪拨奏形式改为十指戴甲弹奏,这极大地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
在《资暇录》中已有对假甲使用的具体记载,如下:“今弹筝,或削竹为甲,以助食指之声。亦因研公也弃真用假,舍清才从浊。人盖靡只其由也。
至如箜篌之与秦筝,若能弃假还真,其声完美矣。”从以上的材料中的“代指”、“弃假还真”之词来推断,最初弹筝是用真甲来演奏的。
戴义甲弹筝就这样流传下来了。在现代,弹筝人对义甲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义甲材质上的不同、外形规格上的不同、厚薄尺寸上的不同以及制作工艺上的差别都将会影响到弹筝的音质和音色。
在选用义甲时,一般选择材质上既坚实又不乏有弹性的、外形规格上适合自己的手形、厚薄适度而制作精细的最好。
扩展资料
古筝练琴避免伤手的方法:
1.注意正确姿势
很多初学者为了演奏好,常常忽略了姿势的重要性,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手指姿势不仅省力,还很自然。如果最初姿势不正确,只能越错越远。
2.控制练习时间
初学者刚开始接触乐器,手指的皮肤比较嫩,长时间的连续拨弦可能造成手指的不适。初学时要控制练习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个半小时。即使要长时间练习,中间也好划分出休息时间才行。
3.新乐器用粗布擦拭后再练
新买的乐器琴弦太过光滑,如果演奏速度过快可能会划破手指。可以用比较粗糙的布擦拭琴弦后再练,这样就可以避免上述现象了。
4.按弦力度适中
很多初学者没有养成正确的习惯之前,都喜欢用很大的力气去演奏。这样往往导致身体的压力太大而出现伤手的情况,而且更容易累,身体僵硬,不能长时间演奏。在姿势和指法正确情况下,尽可能去控制力度,用最小的力度去正确演奏出曲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义甲
弹古筝是会伤手的,不过可以练完之后把手放在温水里面泡泡,消肿的,还有可以涂点凡士林之类的。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汉族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现在也出现了小古筝、便携式古筝、迷你古筝、半筝、新筝、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属弹拨乐器,结构由面板、雁柱(一些地段也称之为筝码)、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
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弹古筝的时候需要带一个东西叫做古筝指甲,所以并不需要担心弹拨而产生的伤手。
而左手需要揉弦,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疼痛,但也并不会产生生理上的伤害。
真正会伤害的是,换弦不当产生的挂伤,但是几率较少,可以放心。
另外,还有长期联系产生的手指关节伤害,这个和拉小提琴对颌面部和颈部的伤害一个道理,不会影响日常生活且因人而异,但无需担心。
会的,我妹妹就有弹 都要戴指甲,用玳瑁制成的,一般叫古筝指甲。 古筝弦绷得紧 又硬又利 肯定是要保护手的
不会哒,反而会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呢
二、古筝假指怎么分辨是那个手指
大拇指是分左右的,要保证有勾子的那个角对着自己那边。 其他的指甲是无所谓的,随便戴。
三、如何挑选古筝指甲?
对滴,玳瑁指甲很好,弹起来清脆好听,方法如下 将玳瑁在强光或电筒光下投射,真品可见通透的美丽花纹,其色斑呈无数圆点状,如糜子小点聚集一起,形成边界参差不齐的不规则状。仿制品的斑纹呆板或呈团块状。 玳瑁指甲和塑料指甲的区分. 1,注意他的透光度,光彩度 2,注意他的光滑度,坚固度 3,摸着看看,注意他的密度`` 手能感觉出
四、玳瑁古筝指甲是用大海龟的什么部位做成的??
玳瑁是用龟的甲壳做的。
但是现在琴行很多仿冒的玳瑁古筝指甲。单从外观很难看出,不过,用火烧一下就可以了,烧一点点后甲,不影响弹奏,真玳瑁烧了是头发烧焦的味道,而假玳瑁烧了是塑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