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羡林的作品有啥?
主要著作 《〈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年,系统总结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调整)、《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1944年,发现并证明了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罗语的特点之一)、《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85年)(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阐明了原始佛教的语言政策、考证了佛教混合梵语的历史起源和特点等)、《〈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1943年)(开创了一种成功的语义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语言论集》 (1982年)、《吐火罗文A中的三十二相》《敦煌吐鲁番吐火罗语研究导论》 《文化交流的轨迹:中 华蔗糖史》《东方文学史》《东方文化研究》《禅与东方文化》《东西文化议论集》《世界文化史知识》 等。
散文随笔
《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万泉集》《清华园日记》《牛棚杂忆》《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泰戈尔名作欣赏》《人生絮语》《天竺心影》《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季羡林谈师友》《季羡林谈人生》《病塌杂记》《忆往述怀》《新纪元文存》 等。
二、什么是象征人类学?什么是解释人类学
象征人类学 有时或称象征与阐释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主要学派之一,主要人物有克利弗德·纪尔兹(Clifford Geertz)、维克多.透纳〈Victor
Turner〉与大卫.许柰德(David M.
Schneider)等。象征人类学兴起于1960年代,其视文化为一套由象征与意义构成的象征体系,因此人类学家必须视异文化为文本,借由田野调查等长时间的研究方式,解读并细腻地诠释当地文化。虽然象征人类学家对文化的概念主张各有不同,一般而言其主张观点与结构主义人类学相似,与文化唯物论的看法相对,同时也反对结构功能论等人类学家对于亲属等结构性研究的观点与主张。在后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中,象征人类学的文化概念往往成为其质疑与批判的对象。
三、季羡林仙逝之日是何时
中文名: 季羡林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山东临清
出生日期: 1911年8月6日
逝世日期: 2009年7月11日
书目
翻译
《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
《沙恭达罗》
《五卷书》
《优哩婆湿》
《罗摩衍那》
学术著作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
《印度简史》
《现代佛学大系》
《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
《敦煌学大辞典》
《大唐西域记校注》 中华书局 1985年 ISBN 7-101-00644-2
《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
《吐火罗文A中的三十二相》
《敦煌吐鲁番吐火罗语研究导论》
《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7年 ISBN 7801272846
《大国方略:著名学者访谈录》
《东方文学史》
《东方文化研究》
《禅与东方文化》
《东西文化议论集》
《世界文化史知识》
《敦煌学大辞典》
散文随笔
《清塘荷韵》
《赋得永久的悔》
《留德十年》
《万泉集》
《清华园日记》
《牛棚杂忆》
《朗润园随笔》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 ISBN 7-208-03280-7
《季羡林散文选集》
《泰戈尔名作欣赏》
《人生絮语》
《天竺心影》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季羡林谈师友》
《季羡林谈人生》
《病塌杂记》 新世界出版社 2007年1月初版 ISBN
《忆往述怀》 2008年5月第一版
四、季羡林的经典散文、议论文有哪些?
散文随笔 《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万泉集》《清华园日记》《牛棚杂忆》《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泰戈尔名作欣赏》《人生絮语》《天竺心影》《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季羡林谈师友》《季羡林谈人生》《病塌杂记》《忆往述怀》《新纪元文存》 等。
季羡林散文随笔作品(20张) 主要译著 《沙恭达罗》(1956年)、《五卷书》(1959年)、《优哩婆湿》(1959年)、《罗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 收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怀念母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夹竹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国标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9课)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小学生张钫采访季羡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