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蚯蚓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蚯蚓的生活习性 由于蚯蚓品种较多,生活环境和喜食饲料也各不相同,所以它们的生活习性也略有差别,但是喜温、喜湿、喜暗、喜透气、怕光、怕盐、怕震、怕辣食却是共同的,在此逐一介绍,供养殖者参考。 1、喜温怕冷热性 蚯蚓喜欢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它怕冷也怕热。在0℃—5℃休眠,32℃以上停止生长,在40℃以上死亡,适宜温度为15℃—30℃,最佳温度是20℃—25℃,我们要想获得良好的养殖效益,那就要常年保持最佳温度为20℃—25℃的养殖环境。 2、喜湿怕浸性 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不能过于干燥,但也不能过于潮湿,不能浸泡(水蚯蚓除外)。这里所说的喜湿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饲养基土的湿度,二是空气湿度,一般饲养基土的湿度要求在40%—60%,(手握基土指缝见水而不流下为好),空气的相对湿度调节到60%—80%为好。 3、喜暗怕光性 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处,一般是钻在土层下觅食或钻在基料中觅食,黑夜时也有爬出地面觅食的。因怕光所以养成了昼伏夜出的习性。蚯蚓虽然没有眼睛,看不到光,但全身布满了感光器官,强光对蚯蚓的生长、繁殖极为不利,所以蚯蚓总在黑暗处活动,养殖环境应选在阴暗处。 4、喜甜怕辣性 蚯蚓喜吃酸、甜、腥食料,如烂西红柿、西瓜皮、烂水果、洗鱼水等。最怕吃辣味食料,如大葱、大蒜、辣椒等,用城市的生活垃圾喂蚯蚓应把辣味食料挑出再喂。 5、喜静怕震性 蚯蚓喜欢生活在安静的环境中,最怕震动。养殖场应选在安静的处所。不要震动或经常上下翻动基料土。经常震动将会对蚯蚓的生长繁殖造成不良的影响。 6、喜酸怕盐性 蚯蚓喜欢生活在偏酸或中性的土壤中,或有水源的环境中,最怕接近盐、碱性土壤,或盐碱性水源。如遇到盐碱性土壤或水源,要调整酸碱度。过碱要用磷酸二氢铵调整,还可用2%的石炭水调整,否则蚯蚓不能生存。
二、蚯蚓怎样吃食
蚯蚓有从上层向下层吃食的习惯.
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蚯蚓遍布世界各地,多达2500多种,我国已发现和定名的蚯蚓有150种左右,但可供养殖的种类不多,主要养殖种类是正蚓科爱胜蚓属的赤子爱胜蚓。
蚯蚓性喜温暖潮湿。在自然条件下,除严冬或干旱外,一般在暖和季节都能繁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年四季都能繁殖。蚯蚓从卵茧产下至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作为一个生育周期,其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
笔者于1980年开始养殖的大平二号,本地俗名太湖红蚯蚓,原称美国红正蚓和日本花蚯蚓的杂交种。此蚓一般体长50~70毫米,体腔直径3~6毫米,个体大的体长可达90~150毫米,成蚓体重0.45~1.12克。体上刚毛细而密,体色紫红,但随饲料、水份等条件改变体色也有深浅的变化。太湖红蚯蚓具有体腔壁厚、肉多,寿命长和繁殖率高等特点,非常适合人工养殖。现着重介绍如下:
蚯蚓是腐食性动物,喜欢生活在含有大量有机质的土壤里,难以在一般耕地中见到。所以利用动植物的有机废弃物可以大量人工养殖。它食性广,畜禽的粪便以及稻草、各种鲜、干青草,树叶、瓜果、菜皮、甚至泔脚等经发酵后都能食用。蚯蚓一天的摄食量与自己的体重大致相等,其中一半作为蚓粪排出。生产一吨鲜蚯蚓,约要摄食70~80吨有机垃圾。
三、关于蚯蚓品种,按用途该怎么划分?
在蚯蚓养殖中,要根据所需蚯蚓用途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蚯蚓品种,才能收到预期的养殖效益。介绍几种不同用途的蚯蚓:
1、作中药材
适宜养殖的蚯蚓品种主要是参环毛蚓,又名广地龙。该品种个体较大,长120毫米~400毫米,直径6毫米~12毫米,背面紫灰色,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喜南方气候,食肥沃土壤。
2、产粪肥农田
这种用途的蚯蚓品种主要有白茎环毛蚓,体长80毫米~150毫米,直径2.5毫米~5毫米,背部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腹面无刚毛,喜南方气候和在肥沃的菜地、红薯田中生活,松土、产粪,肥田效果较好。
3、作水产饵料
代表品种有湖北环毛蚓等。该品种长70毫米~220毫米,直径3毫米~6毫米,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腹面灰色,尾部体腔中常有宝蓝色莹光。环带三节,乳黄或棕黄色,喜潮湿环境,宜在池、塘、河边湿度较大的泥土中生活,在水中存活时间长,不污染水质。
4、林业用蚯蚓
该类蚯蚓主要有威廉环毛蚓,长90毫米~250毫米,直径5毫米~10毫米,背面青灰、灰绿或灰黄色,背中线青灰色,喜在林、草、花圃地下生活,产粪肥田。
5、生产蚯蚓肉、蚯蚓粪
这种蚯蚓为爱胜属类,较常见的是赤子爱胜蚓,全身80个~110个环节,环带位于第25节~33节。自4节~5节开始,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节间沟无色,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黄色,愈老愈深,体扁而尾略成钩状,适宜我国多地区养殖,喜吃垃圾和畜禽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