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全书

公务员行测生活常识 公务员考试生活常识总结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公务员行测生活常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公务员行测生活常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公务员行测常识题解题技巧?

首先注重平时的积累,因为常识考察的范围很广;然后要多注意时政热点,一般是去年一整年的重大会议、科技成就、重要讲话等;

在考场上一般是20道题,题目的选项是平均分布,利用这个特点,把你会的题目做完,看哪个选项少,就可以偏重选那个选项了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分值大不?

常识题一般是0.5分一个。

20题左右。也就是10分这样的常识题。占比10%左右。行测分值分布: 数学计算:1分/个 言语理解:0.6分/个 定义判断:0.8分/个 逻辑推理:0.8分/个 类比推理:0.5分/个 图形推理:0.5分/个 常识:0.5分/个 资料分析:1分/个 公务员考试行测分值历年会根据其题目数量及难度进行调整,以上仅供考生参考。

四川省公务员笔试行测常识考什么?省情考哪些内容?

1.四川省公务员笔试行测常识判断涉及省情、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生活与地理、人文历史等。2.四川省情涉及四川的历史人文、地理和资源、重要城市简介、时政热点等。比如:1)历史人文: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族宗教、四川符号、四川古道等;2)地理和资源:自然地理、资源状况、旅游资源等;3)时政热点:行政问责与责任政府、政务微博、改进和转变政府工作作风、老龄化、大气污染防治、收入分配改革、中华文化“走出去”、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等。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怎么复习?看教材过段时间就忘的差不多了啊?

建议重点放在言语、资料等比重大又能拿分的,常识实在太过繁琐复杂。

实在要复习常识,先重点复习行政方面知识,这是考试重点。可以在b战免费看粉笔的常识课程,个人觉得做的比较好。

要反复看,给自己定个时间,每天坚持看一遍自己记的笔记里觉得最重要的部分,不求背,但要每天浏览一遍,形成记忆反射。

怎样系统复习公务员行测中的常识判断部分?

如果说想要系统的复习常识判断,莫不如给自己定个小计划:每天学习一点点。

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识,看中的是一个人的知识面有多广,他可能考你法律,可能考你时事,可能考你地理,也可能考你历史。所以常识这个东西,要像英语单词一样学习,每天学习一点点,日积月累,记住的就多啦。不用说这个东西没有针对性,我不知从何处抓起。换个角度来说,又有哪一部分不算是常识呢?每天记住一点点,坚持下来,你会记住更多,在你未来的某次考试中,你可能惊喜的发现,这题我会!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关于常识如何学习,我在知乎上曾经写过:

常识板块的学习方法是不学习!!!目前的国考常识板块已经没有规律可以去把握。 国考常识曾经是可以准备的,有几年是全部考的法律常识,所以了解法律常识是有必要的。但因为公平(法律专业学生占优势),所以这几年完全是上考天下考地中间考空气,没有任何下手准备的规律可言。 各省常识看具体情况,某些省如果可以找出出题规律,那么学习一下还是有必要。

如何学习常识,首先要纠正一个观念“因为常识太差了,所以我要学

学习行测某个部分,应该是“正确率低,且该部分有行之有效的提升方法”。

如果该部分找不到做题方法和规律,即使分数再低也不应该花力气学习。

打个比方,本人身高1.6米,非常希望找到办法把身高增加到1.8米,无奈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无法提高身高,认清楚这点,就不会花大把冤枉钱买“增高剂”等产品交智商税。

如何学习常识?

辅导机构会给出一摞又一摞知识点,然后告诉你“背吧!”。

我建议各位决定复习常识前,把国(省)考近10年的常识真题找出来,仔细研究真题寻找出题规律。

当初我曾经把99-考前1年的所有常识打印出来,仔细研究所有题目,寻找是否有出题的思路和规律。

情况如下:

一、部分国考常识题反复出现。如99-2004年,曾经有个别题目前几年考过,又出现原题;

二、2005-2008,常识以法律常识为主;

三、2009-至今,常识无任何规律;

得出结论:

一、近几年国考未出现考过的原题,且找不到任何出题规律法律常识曾经占主体;

二、找不到任何出题规律法律常识曾经占主体;

我当年常识的备考方法:

一、鸡贼的把国考常识真题都背了一遍(万一考原题呢);

二、大三暑假浏览一遍法律基础知识;

虽然仅在法律常识方面起了一点作用,但总比花大量时间复习常识节省了时间成本。把国考历年真题做几遍,翻翻法律知识花不了太长时间。

行测学习和做题的原则是“在有限时间内,取得分数的最大化”。理论上讲,行测的知识点是开放式的,包罗万象、浩如烟海,不可能把所有知识都复习到、准备到。

一套行测真题100-140道题(国考和各省省考题目范围),大部分人没办法每道题都能够认认真真做下来,必须有所取舍,先把正确率高的部分拿下来;

绝大部分同学备考公务员考试的时间是1-2月,还有不少是在职备考的同学。在复习之前就要想清楚,如何讲备考时间效益最大化,好钢用在刀刃上。

再次提醒大家,不要因为“常识太差了”、“其他板块看不进去,常识能看进去”等原因花大量时间学习常识,最关键是找到国(省)考的出题规律,有针对性的复习。

至于有没有推荐的学习方法,我建议:

一、在闲暇、零碎时间补充知识,比如蹲马桶的时候看看常识知识点;

二、考前浏览中公、华图、粉笔等机构的常识预测题。有没有用?据说考完试各大机构都宣传自己猜到了题目;

三、法律知识点需要积累;

一、我认为要抓住重点,不光是时政,还是整个常识模块。时政涉及面广,如果每出现一个热点就去强行记忆,难免时间花去了,对于应试效果却不显著,性价比极低,这样何不花时间在其他模块?因此,应当抓住一些重点时政重点记忆 ,太偏太冷的时政就可以选择不看,比如最近良渚古城申遗成功则需要留心,这样投入产出比会更高些。

二、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单凭时政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在坐车、休息、睡觉前的碎片化时间,慢慢积累慢慢巩固。这样既不占用其他模块的复习时间,也扩充了自己的时政知识。

三、常识模块的学习一般不要期望太高,可能是我能力不够,故全对至少对于我来说简直不可能,我也经常看时政,看常识,目前常识正确率也只能保持在70%以上,所以尽量去记去学,剩下的那些没学到的就交给运气吧!

可添加公众号“行测小知识”,每日常识、时政、成语积累,希望对你有帮助

常识这种题还真不是靠短期集中复习就能见效果的,我也头疼中。每次做完能有一半的正确率就觉得很高兴,不知道自己是处于什么样水平?只能慢慢积累,有意识的去积累,去总结,涉猎更多、更广、各个领域的知识,但我想,最有效的方法是从题海中学习,快且多,真题中找寻出题的规律,出题偏好,哪怕能收获一点点也好。

平时就是积累积累再积累吧,我最近在用公考摇题啊,用着有一个多月了,每个题目不仅有详细全面的答案解析还有额外的知识点拓展。同时看百度百科积累,积累这些发现挺有用的,不止常识判断做题正确率高了,做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包括言语理解、逻辑判断也比以前快了,因为对材料中涉及的知识熟悉了,读题速度自然就更快了。一边做题一边积累知识点,两全其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公务员行测生活常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公务员行测生活常识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