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1、班超在西域30年,为巩固我国西部疆域和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在东汉恢复对西域的统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保卫了“丝绸之路”,并促进了中国与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汉明帝初年,北匈奴威胁西域各国出兵侵扰东汉的河西等地。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成功镇抚了西域各国,恢复了西域与汉朝中断65年的联系。班超直到永元十四年(102年)才从西域返回洛阳。
2、彝海结盟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首次体现和重大胜利,为万里长征增添了光辉的一笔。在通过彝区时,中国工农红军提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等口号,为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3、文成公主进藏是唐朝贞观年间的一件大事。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求联姻。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指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护送文成公主入蕃。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一同返回逻些(今拉萨),并在拉萨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宫室。
4、昭君出塞是公元前54年的一个历史事件。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与西汉结好。他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使匈奴与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5、汉乌和亲发生在元鼎二年(前115年)。乌孙使者随张骞至长安后,报告了汉王朝的强盛,增强了乌孙王昆莫对汉王朝的信任。他再次派使者到长安,表示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请求与汉和亲。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把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作为公主嫁给昆莫,并赐予乘舆服御物,细君死后,汉王朝又将楚王刘戊之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岑陬。这两次和亲巩固了汉与乌孙的友好关系,使乌孙成为汉在西方的重要盟友,并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二、关于民风民俗的小故事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的野兽年威胁。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三、搜集少数民族故事400字
您好。
阿昌族是云南境内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由古代的“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远在公元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流域。公元五、六世纪后一部分向西南迁移,定居在陇川、梁河等地,元明后称为“峨冒”,今户撒地区自称为“蒙撒”、“蒙撒禅”、“衬撒”,梁河地区则自称为“汉撒”、“阿昌”,解放后统一定名为“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