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与公共科学服务体系建设
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内在地要求我们重视公共科学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服务于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必然要与公共科学服务体系的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科学作为一种文化,是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认识两者的关系,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需要认真把握的一个基本方面,也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科学服务体系建设相互促进的一个基本方面。
从传统上看,我们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一种人文伦理厚重的文化。这其中有大量的优秀的东西,值得我们好好地继承和发扬。同时,我们的文化传统中,科学文化是相对缺乏的。在科学技术如此地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之中的当代,科技进步和创新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公共科学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进行文化创新的努力中,恰恰需要将缺少的东西弥补起来,将相对薄弱的方面强化起来。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也必须注意到这种基本情况,着力于改善这种基本情况。
由于科学文化与其他社会文化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所不同,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播和普及科学文化,要积极地注意到与其他社会文化现象和活动的互动,要积极地将科学文化的传播和普及结合进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促进一般社会文化中的科学文化含量。同样地,公共科学服务体系的建设,也要注意到这样的内在要求,要自觉地配合、加入和融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之中,增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科学技术含量,促进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在丰富全社会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正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正确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公共科学服务体系的建设也要正确地处理好科技传播和普及事业与科普产业、文化产业的关系。在大力加强公共科学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公共科学传播和普及活动的同时,要加大科普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支撑和市场供给,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因此,我们不仅要研究公共科学服务的运行机制,而且要研究公共科学服务体系与市场的结合、互动的途径和机制。关注科普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结合,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科学服务体系建设的今天,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当然,公共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公共科学服务体系的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器物层次、制度层次和精神层次。服务于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公共科学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相应地全面考虑到不同层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器物层次上,需要加快公共科学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制度层次上,要形成良好服务方式以及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有效的科技传播和普及的机制。在精神层次上,要把握好公共科学服务的内容,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安徽道源国家湿地公园基本概况
安徽道源国家湿地公园坐落在涡阳县城西北部的涡河与武家河交汇之处,其一期总面积达到849.12公顷,地理位置界定为东至S202省道,西至外环西路,南至西关路,北至圣母路。公园的规划遵循了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旨在打造一个多功能的社会公益生态公园。该公园涵盖了湿地生态保护、科研监测、科普教育、生态旅游和老子文化展示等多元功能。
通过精心设计,涡阳道源国家湿地公园将地形、水系和湿地植被恢复至和谐共生的状态,不仅有利于弘扬老子道家文化,提升涡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带动就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公园建设也提升了市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了湿地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满足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民生的双重需求,对于涡阳县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湿地公园的建设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它记录并展示了平原煤矿沉陷区生态系统演替的过程,对于研究我国煤矿沉陷生态恢复与演替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成为其他地区学习的典范。未来,道源国家湿地公园、老子春秋影视城和老子文化生态园的整合,将共同构建一个集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卓越目的地,充分体现了东方道家圣地,华夏平原绿洲的深刻内涵。
三、运用生产、劳动与经营的知识,说明我安徽省是如何加快发现文化产业的?
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文化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加强文化企业家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四、淮北有哪些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太大了。报社只有一家,淮北日报社,不过下面出淮北日报、淮北晨刊、还有经济什么的。另外电视台还出淮北广播电视报。至于杂志社,正规的几乎没有,有的要么是政府单位的,要么是DM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