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全书

青海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 青海自然环境特点是什么

一、青海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青海,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1] 。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称青,省会为西宁。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公报显示,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10万平方公里[2] 。

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青海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全省地形差异显著。

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冰雪资源。位于达坂山和拉脊山之间的湟水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地表为深厚的黄土层,是本省主要的农业区。

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一个被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环绕的巨大盆地,海拔2600~3000米,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面积20万平方公里,盆地南部多为湖泊、沼泽、并以盐湖为主。“柴达木”在蒙古语中为“盐泽”之意。

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青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现已对外开放的阿尼玛卿峰(即玛积雪山),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境内,峰高6282米。

全省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最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坂峰6860米)和最低点(民和下川口村约1650米)海拔相差5210米。青海省地貌以山地为主,兼有平地和丘陵。

二、天道自然的相关历史

东汉王充继承发扬先秦以来天道自然思想,结合唯物主义元气论明确提出“天道自然”的命题,认为自然界自身运动,不受精神意志支配,是自然而然的。在他看来,天是自然之天,万物自然而生,天道自然而然。“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人偶自生”。他说“谓天自然无为者何?气也”。在分析河图与洛书的成因时,他指出:“夫天安得以笔墨而为图书乎?天道自然,故图书自成”。王充虽强调自然,但也承认有为的必要。“道虽自然,亦须有为辅助”。天道自然思想在他以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唐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刘禹锡宣扬“自然之说”,提出“天人交相胜”的命题。宋以后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如张载、王安石、王廷相、王夫之等人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天道自然传统。张载说:“世人知道之自然,未始识自然云为体尔”,以自然为本体的属性。王夫之说:“自然者,?缊之体,健顺之诚”,肯定了道的自然属性。

三、自然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文化遗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为保护保存在中国境内的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艺术形式而启动的计划。包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山东泰山、北京故宫等。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福建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甘肃敦煌莫高窟,长城,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北京故宫,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西藏布达拉宫,苏州古典园林,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

四、青海省自然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可可西里、玉树州结古寺、 格萨尔、 拉仁布与吉门索、土族盘绣、 塔尔寺酥油花、热贡艺术等等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