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全书

文言文的文体常识 文言文文体常识汇总

一、文言文的文体常识

知识点总结

1.说 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从内容上看,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这种“说”,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初中阶段所学的有《马说》《爱莲说》《黄生借书说》等。

2.表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我们初中课本所选诸葛亮的《出师表》即“表”中范例。

3.序 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词的缘起与过程。

4.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我们学过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5.记 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文言文标题中的“……记”,相当于现代文“记……”的形式。如“小石潭记”,就是“记小石潭”,即记述游小石潭的行踪以及小石潭的景物。这类文章当中,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包括如《桃

花源记》这样的诗前序文)。除以上两篇,我们学到的还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核舟记》等。

6.传 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惯用于史书。一般为他人所写,如《张衡传》等,也有写自己的传记,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7.书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形成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

二、高中语文 古代文化常识

奉君命 承蒙关照 辱国之举 窃以为 垂帘听政 敢不从君 惠顾 谨奉法令 幸来告之 贱内

三、语文常识 古代的

风萧萧兮

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

不复还;

四、哪些成语中的细节可以触及文化常识?

成语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1.韦编三绝: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

2.名垂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要先将新鲜的青竹烤干,故称史书为“青史”。

3.三坟五典: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

4.雕虫小技: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

5.觥筹交错: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一种筹码。

6.竹报平安:竹,竹简。竹报,旧时家信的别称。

7.如丧考妣:考,父亲;妣,母亲。

8.伯仲之间:兄弟排行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

9.造福桑梓:桑树和梓树,古代住宅旁常栽的树木。用以比喻家乡父老。

10.六合之内:古指天、地、东、西、南、北,泛指天下。

11.金瓯无缺:盛酒器皿,喻指国土。

12.司空见惯:古官名,掌管工程一类的官。

13.迁客骚人:旧指被贬到外地的官员。

14.稗官野史:古代的小官,专给帝王讲述街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就称小说为稗官。

15.枉用三尺:三尺法的简称。古代用三尺长的竹简记载法律,故称法律为三尺法。

16.气冲牛斗:斗牛,指牵牛星和北斗星。

17.近在咫尺:咫尺,古代长度单位,周代指八寸。

18.击筑悲歌:古乐器,形似筝。

19.孺子可教:孺子,儿童、后生。

20.及笄年华:古代女子一般十五而笄(结发上簪,表示成年)。

21.守庙社稷:古谓土地神和谷神,多指国家。

22.斧钺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

23.暗度陈仓: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是关中、汉中间的交通要道。

24.文籍满腹:文章典籍,泛指学识。

25.六出纷飞:旧指雪花,因雪花为六角。

26.不差累黍:古代两种微小的重量单位。

27.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

28.考绩黜陟:黜,贬退;陟,提升。

29.得陇望蜀:陇,古地名,约今甘肃东部;蜀,古地名,约今四川中西部。

30.结发夫妻:束发,指初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