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全书

镜子的由来 镜子的由来教案

一、镜子的由来?

镜子由来已久。据传说,女娲补天收罗到一种黑曜石,经打磨而成为石镜,是镜子的祖先。从石镜到第二代的金属镜,前后历时三千多年。

1956年12月,日本本洲中部冈山市的一个古墓里发现13面中国古代铜镜,估计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这些古镜呈圆形,有花纹,都是用青铜制成的。由此可以推测,隋唐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金属镜子,而且史书有载,唐太宗有赞魏征语,意思是说铜镜可以正衣冠,而魏征可以正言行之句。同样证明了当时金属镜子的存在。

另据2002年北京延庆县最新发掘考古的13座汉代墓葬证明,墓葬中有许多铜镜,铜镜上还刻有“位至三公”的铭文。说明两千年前的汉代已有金属镜子。

古时候,除了用青铜制造的镜子以外,还有用银子制造的银镜和用钢制造的钢镜。但是,这些金属镜子一遇到潮湿就会发暗生锈,效果变得极差。为了避免这一点,人们防止它们的表面同空气和水分接触。后来,人们就用玻璃作为原料,解决了这个弊端。

二、镜子是谁发明的?

古代用黑曜石、金、银、水晶、铜、青铜,经过研磨抛光制成镜子。公元前3000年,埃及已有用于化妆的铜镜。公元 1世纪,开始有能照出人全身的大型镜。中世纪盛行与梳子同放在象牙或贵金属小盒中的便携小镜。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出现以银片或铁片为背面的玻璃镜。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为制镜中心,所产镜子因质量高而负有盛名。16世纪发明了圆筒法制造板玻璃,同时发明了用汞在玻璃上贴附锡箔的锡汞齐法,金属镜逐渐减少。17世纪下半叶,法国发明用浇注法制平板玻璃,制出了高质量的大玻璃镜。镜子及其边框日益成为室内装饰。18世纪末制出大穿衣镜并且用于家具上。锡汞齐法虽然对人体有害,但一直延续应用到19世纪。1835年,德国化学家J.von莱比格发明化学镀银法,使玻璃镜的应用更加普及。

  中国在公元前2000年已有铜镜。但古代多以水照影,称盛水的铜器为鉴。汉代始改称鉴为镜。汉魏时期铜镜逐渐流行,并有全身镜。最初铜镜较薄,圆形带凸缘,背面有饰纹或铭文,背中央有半圆形钮,用以安放镜子,无柄,形成中国镜独特的风格。明代传入玻璃镜。清代乾隆(1736~1795)以后玻璃镜逐渐普及。日本及朝鲜最初由中国传入铜镜。日本在明治维新时玻璃镜开始普及。

三、镜子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古代人类最初是从江河池水中看到自己的形象的,因此曾有过以水为镜的阶段。在江河池水中看像,受自然条件限制,刮风、下雨时水面不平,或水流浑浊就看不清像了。于是从生活经验中发展到用器皿盛水照像,这就是“水镜”。最早是用陶盆盛水来看自己的形象,我国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原始社会的文物中,就有用来盛水的陶器。后来有了铜盆,又用铜盆盛水。利用“水镜”只能俯首看像,不能抬头。到了青铜时代,由于铜面能反光,人们便直接用铜面照像,由此产生了铜镜。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大变革,各种工艺技术发展很快,铜镜制作技术不断提高。铜镜背面多用浅浮雕或镶嵌金银丝,做出各种图案,成为精美的工艺品。青铜镜在我国用了三千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玻璃镜代替。

此外,欧洲人还制造过银镜。俄国人还制造过钢镜。

玻璃镜是600多年前威尼斯人发明的。他们首先制作出了平玻璃板,接着发明了在平玻璃板上镀金属,制成了镜子。起初玻璃板上镀的是锡和水银的混合物。水银蒸气有毒,对人有害。现在制镜用的是化学镀银工艺。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镀铝的镜子,这种镜子将更便宜、更耐用、更明亮。

中国明和清的镜子都是从外国进口的,

中国是到了近代才引进西方的技术,会做镜子的.

四、古代人用镜子吗?

镜子,也是人们的生活用品之一。中国镜子产生于殷商时代,为铜铸造而成的铜镜。这种镜,一面磨光发亮,一面铸刻花纹。因铜镜主要用于照出自己的面容,故也叫“鉴”或“镜鉴”。战国时,铜镜就开始盛行,制作亦轻薄精巧。到汉代,制作更加精美,花纹除几何图形外,还有鸟兽、人物等。东汉中期至魏晋时,出现了浮雕的画像镜,精美绝伦。唐代,制镜艺术尤为讲究,打破以往圆形镜的模式,创造了八棱、菱花、海棠花等式样,平脱镜、螺钿镜则更新颖别致,富丽堂皇。

古代镜子除多数为铜镜外,秦时有金镜,汉时有铁镜,晋时有银华镜,宋元出现有柄可执的镜,清代以后又出现了玻璃镜。

玻璃镜不是中国人的发明,但传入中国至少有300年的历史。开始时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用得起,普及到百姓家中,也只是近100多年的事了。

五、是谁发明了镜子?

古代用黑曜石、金、银、水晶、铜、青铜,经过研磨抛光制成镜子。公元前3000年,埃及已有用于化妆的铜镜。公元 1世纪,开始有能照出人全身的大型镜。中世纪盛行与梳子同放在象牙或贵金属小盒中的便携小镜。12世纪末至13世纪

镜子

初,出现以银片或铁片为背面的玻璃镜。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为制镜中心,所产镜子因质量高而负有盛名。16世纪发明了圆筒法制造板玻璃,同时发明了用汞在玻璃上贴附锡箔的锡汞齐法,金属镜逐渐减少。17世纪下半叶,法国发明用浇注法制平板玻璃,制出了高质量的大玻璃镜。镜子及其边框日益成为室内装饰。18世纪末制出大穿衣镜并且用于家具上。锡汞齐法虽然对人体有害,但一直延续应用到19世纪。1835年,德国化学家J.von莱比格发明化学镀银法,使玻璃镜的应用更加普及。

中国在公元前2000年已有铜镜。但古代多以水照影,称盛水的铜器为鉴。汉代始改称鉴为镜。汉魏时期铜镜逐渐流行,并有全身镜。最初铜镜较薄,圆形带凸缘,背面有饰纹或铭文,背中央有半圆形钮,用以安放镜子,无柄,形成中国镜独特的风格。明代传入玻璃镜。清代乾隆(1736~1795)以后玻璃镜逐渐普及。日本及朝鲜最初由中国传入铜镜。日本在明治维新时玻璃镜开治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