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从啥子时候最初用金银作为货币 小度中国古代是怎样

一、中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金银作为货币?

中国的货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货币文化。先秦时期的货币,各诸侯国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在不同地区使用形制各异的刀币、布币、环钱。秦统一中国后,中国货币主要以环钱为主要形制。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到明代,白银成了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银作为货币最早见于河南扶沟县古城西门出土的一批春秋时的银质空首布,但事例甚少。西汉于公元前119年亦曾铸行“白金三品”,而“岁余终废不行”。至唐末五代,白银有进入流通的趋势,宋、金、元民间流通渐广。明中叶间发展成为普遍通用的正式货币。

二、古代铜钱用的是什么铜

中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铜合金(copper alloy )以纯铜为基体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所构成的合金。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色的金属称量货币逐步不适应,而被金属铸币所取代。中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方孔钱(铜钱)是古代钱币最常见的一种。

中国古代铜钱以青铜为主,后来青铜和锡等金属混铸,到了明代嘉靖通宝以黄铜为主,因为嘉靖通宝是中国古代铜钱中最先使用黄铜的钱币,可以说嘉靖通宝是开中国古代铸币用黄铜的先河。从隆庆通宝开始黄铜质的钱逐渐多起来。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铜是硬通货,铜有多少就值多少钱,所以铜钱的重量就是钱的多少,人们主要就是看铜钱的大小、掂量其重量,估算其面值。

最基本的铜钱一般是通宝,也就是小平钱,是最基本的货币,最小货币单位,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文钱,铜钱直径约2.5厘米大小,重3到4克。这种铜钱如果标明面值就是:一文。

比小平钱个头大的、重量重的都是大钱,大钱也叫重宝(但这不是绝对的,南宋时有N种“X宝”,有的通宝也是大钱),比如折二、折三、当十、当百等。

折二钱,就是等于两个小平钱,直径约2.8厘米大小,重约5至8克,标明面值就是:二文。以此类推,则折三钱,等于三个小平钱,约3.1厘米大小,标明面值为三文。

折五钱,即当五,等于五个小平钱,约3.8厘米大小,面值就是五文。折十钱,当十,等于十个小平钱,约4.1厘米大小,面值就是十文。大观通宝,折十钱,相当于十个小平钱,价值为十文

之后还有当五十、当百、当千,这种一般就把面值标明到铜钱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铜钱

三、纸币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较早的国家。根据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而流长。到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纸币——“交子”

四、简述人民币历史

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其正式的ISO 4217简称为CNY(China Yuan),不过国际上更常用的缩写是RMB(Ren Min Bi);在数字前一般加上“¥”表示人民币的金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章第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1962年4月15日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第四套人民币;1999年10月1日开始发行第五套人民币。目前第一、二、三套人民币都已经停止流通,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以第五套为主,还有少量第四套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为元(圆)(人民币元Renminbi Yuan,简写“RMB”,以“¥”为代号)。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人民币没有规定法定含 金量,它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

目前,市场流通的人民币券别分别:1、 2、5角,1、2、5、10、20、50、100元。按照法律规定,人民币中元币以上为主币,其余角币、分币为辅币(但现在分币几乎退出流通)。 形成主辅币三步进位制,即1元 =10角=100分。按照材料的自然属性划分有金属币(亦称硬币)、 纸币(亦称钞票)。无论纸币、硬币均等价流通。

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可缩写成RMB),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发行人民币以来,历时50多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至今已发行五套人民币,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除1、2、5分三种硬币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目前流通的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以来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和1999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两套人民币同时流通

五、钱最早是什么?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