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全书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并写解说词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手绘

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并写解说词(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您好,现在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并写解说词,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您好,现在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并写解说词,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如下: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用工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

2、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

3、又过两年,疏通江南运河,直抵余杭(杭州)。

4、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

5、扩展资料意义价值——社会随着制度的完善和规模的扩大,漕运逐渐突破其早期以政治功能为主体的窠臼,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功能,成为维护王朝稳定和制衡社会的重要手段。

6、尤其是古代社会中后期,统治者熟练而频繁地利用漕运进行社会制衡与调控,消弭诸如重赋、灾祸以及物价波动等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7、其突出的社会功能有二:一是籴与粜,一是赈济灾荒。

8、唐宋时期,和籴已发展成为一种完善的制度,主要用以调节各地区由于丰歉等造成的收入、上供及粮食市场价格的不平衡。

9、其中,宋代和籴完全是通过漕粮来实施的。

10、明清两代王朝,着力于漕粮在平粜方面的运用,成效突出。

11、与唐宋不同的是,明清时期的平粜,主要是为了缓解粮食生产、灾害等因素对市场造成的冲击,完全是从调节市场、平抑物价出发。

12、运用漕粮赈济灾荒,自秦汉始就已不乏成功案例。

13、迄至明清,已成为朝廷的一项惯常举措。

14、大运河漕运毕竟是专制集权政治的产物,具有这种体制中的诸多劣根性;更为重要的是,漕运也是封建王朝攫取天下财富的手段之一,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15、因此,当中国步入近代社会后,漕运便在社会的巨变中走向消亡。

1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运河。

二、京杭大运河造了多长时间?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最后一次的兴修完成才称作“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

扩展资料: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京杭大运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清朝末年,自京汉、津浦等铁路修建以后,清朝政府不关心运河的命运,任其荒废。运河河道越来越窄,最窄处不足10米,运输能力大减,不少河段不能通航。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已淤成平地;即使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内河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

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改造大运河的计划,对运河很多区段进行了疏浚、扩展,沿河建设了不少航闸,两岸改建和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京杭大运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京杭大运河的来历

三、要了解修建大运河的史诗可以查什么史书

《水经注》

《中国运河文化史》

《中国通史》第九册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四、隋朝大运河东南西北端在哪?

隋运河以洛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邗沟)、江南河四段。接五大水系黄河,长江,海河,淮河,钱塘江,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运河长度,世界首屈一指,河道水深、宽度、通航能力--是最大的。运河开通,“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皮日休曰:“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汴河铭》)。《汴河怀古》(皮日休)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如同长城,饮誉世界,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城市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迅速繁荣;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中央集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