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牌子的护肤品适合23岁的女孩子用啊~~
我就从我20岁开始说起,给你参考吧~~~因为我的皮肤保护的比较好,所以没有出现很严重的问题,所以我选用的都是平民产品,价格都不高哦~呵呵
20~25岁
欧泊莱
(优能)就是金色盖子那种,保湿效果很好。这个阶段我用水、乳液(冬天霜)、眼霜、粉底液。觉得很滋润,很好用。。呵呵,全套下来500多块。。差不多好像是,不过时间久了,有点记不清~呵呵
25~28岁
嘉娜宝
什么系列的忘记了,反正也是金色盖子那种,保湿型的。价位跟欧泊莱差不多,效果也差不多,当时就是觉得用一个牌子太久了,想换个牌子,呵呵。所以也选用了日系的东东!也是包括水、乳液(霜)、眼霜、粉底液、遮瑕膏。另外,因为我出差的时候遇到强烈的紫外线,颧骨的地方有了晒癍,所以在水和乳液之间我又加了薇姿的美白精华素,但是说实话,真的没什么效果。。。呵呵,可能是因为我本来就比较白的原因吧。。。但是脸上的癍也确实没什么改善。。。呵呵
28岁~今(我29岁啦~呵呵)
欧莱雅(复颜系列)就是白色瓶子红盖子那个。包括洗面奶、水、全日保湿(绿色果冻状那个)、双重精华、眼霜、面霜、隔离霜、粉底霜、卸装水。。请LZ特别注意,到了这个阶段,我连粉底都用霜类的了。因为象我们这类的干性皮肤,保湿真的太重要了,霜类的比液类的保湿效果好的太多了!而且到了这个年龄,我开始选用又保湿、又抗皱的产品了,还添加了隔离和卸装两个步骤。。。。因为真的是这样,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不是么?~呵呵,“面子”上的事儿,真的不能含糊的哦~~
洗面奶:我一般都是用保湿类的,就是包装上写着“适合干性皮肤使用”的。。或者就是用什么护肤品就用什么牌子的洗面奶。。。呵呵
面膜:夏天每周一次,冬天每周2~#次,一般都是选用保湿的,偶尔用会抗皱、紧致的。
去角质:皮肤薄的LZ注意了,象我们这类皮肤,真的不能太频繁。我一般夏天1周~10天一次,冬天15天~20天一次。一直用屈臣世的骨胶元去角质,觉得超级好用。。。呵呵
防晒:这个很重要!一年四季都要防晒。我一般冬天就用隔离霜SPF30的。夏天用薇姿那个防晒的,感觉不干,吸收很容易!
最后,说说我现在的皮肤状况吧,我马上就30岁了,但是所有人都猜我25岁,呵呵。因为我看起来真的是水灵灵的哦~~其实象我们这种干性皮肤,真的很容易起皱纹什么的,所以保湿工夫一定要做到位!只要皮肤水当当的,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哦~~
最后,重复那句话: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为了PP,加油吧~~
祝MM越来越美丽哦~~~
既然你是电脑老师,隔离霜对于你来说就很重要了呢.因为它可以防辐射,还有的隔离霜有防紫外线功能.另外防辐射的话,你最好在电脑旁边养一些植物,比如仙人球.又健康又美观.
23岁和我一样,如果你不是很黑,就不用急着美白,补水对于你这个年龄来说最重要.以内养外就很重要.多吃水果蔬菜比什么化妆品都好.我也研究过咨询我,我认为比较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化妆品主要包括
ZA(一定要到专柜买,外边假货太多.ZA正好有一款隔离霜)
自然堂(中低等的价位,但是效果不错,尤其是控油补水,美白效果一般)
THE FACE SHOP&SKIN FOOD韩国超人气的纯植物化妆品,价格百元左右.
H20,这个我还没有用过,但是听说不错的.
另外SK-II,玉兰油.之类的产品就不适合年轻人.不要尝试了,还浪费银子.
我现在就是用clarins(娇韵诗),和the face shop ;JUJU之类的品牌。这些很适合年轻人用的,我觉得非常好用
25岁以下只可选基础保湿系列,各品牌都有,可根据价位选择。20岁以下基本的护肤步骤很简单,每天早晚用洗面奶洁面后涂抹保湿霜即可,进一步可涂抹防晒乳(晚间须首先卸除),注意均需避开眼周和唇部肌肤洗护面部和颈部。
欧洲人的主食究竟是什么?
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体育 | 经济 | 娱乐 | IT | 汽车 | 房产 | 时尚生活 | 文化 | 票务 | 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历史烽烟难掩哥伦布传奇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5-21 2:19:48 · 来源:新京报
五百年前的5月20日,航海家、探险家克里斯多佛·哥伦布在西班牙巴利阿多利德永远地合上了眼睛,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航海家画上了人生的句号。但是,哥伦布开启的航程却才刚刚开始:两个大陆,甚至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因他改变;而五百年后,后人关于哥伦布的功过是非,以及他的神秘身份,仍然没有定论。
这幅日期无可考证的油画,再现了在第一次航行中,哥伦布遇到友好的印第安人的情形。
西班牙巴拉多利德广场上的哥伦布纪念雕像。
哥伦布之旅所用的徽章。
西班牙国王发给哥伦布的“授权书”。
哥伦布首次航海船队中的最小船“尼尼亚”号的复原船。
历史篇 1
在好莱坞动画影片“勇闯黄金城”中,梦工厂用浪漫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美洲印第安人和西方探险者的初次相遇。影片中,两个一心想发财的西班牙小骗子误打误撞地找到了传说中的黄金城厄尔朵拉杜,并被当地人当作天神顶礼膜拜。两人最后又因为善良的本性放弃了财宝,帮助印第安人堵住通往黄金城的水道,使这片世外桃源免受西方殖民铁蹄的践踏。在片中角色的身上,我们或多或少能看到哥伦布的影子,那么他究竟是谁?天真善良的冒险家,还是残忍暴虐的征服者?
寻找黄金城
在哥伦布第4次也是最后一次前往美洲的航行中,他写回国的书信里完全没有了最初的兴奋和成就感:“每次想到伊斯帕尼奥拉岛(海地岛)和其他我发现的岛屿,总是令我难过落泪。我一直深信,这些岛屿所树立的典范可以为他人带来利益;但相反的是,因为过度的探索,它们已经疲惫不堪了;虽然还不至于完全无救,但所造成的伤害已经太大,太难补救了。就让造成这一切的那个人来补救吧,如果他可以,如果他真的知道怎么救的话。”
显然,哥伦布自己意识到了在发现新大陆的短短10年里,殖民者的掠夺和过度开发已经造成了难以弥补的错误,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他的后悔之意。但他所说的“伤害”究竟是什么?
回头看看10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也许就能找到答案。在发现新大陆的第二天,也就是1942年10月13日,哥伦布第一次看到了他想要寻找的东西———印第安人身上的金饰。他问道:“黄金在哪儿?”第三天,哥伦布已经开始计划如何统治他发现的“黄金城”,他在日志中写到:“只要有50人的军队,我们就能控制所有(印第安)人,让他们做任何事。”
在写往国内的信件中,哥伦布多次描述了新大陆岛屿的淳朴和美丽,但他最关心的还是黄金。“我们到这里的时候,已经12月份了,但是还能听到夜莺在鸣唱,还有其他上千种鸟类出现在这个季节。这里可以看到七到八种棕榈树,这些美丽树木的数量实在难以估计。其他的植物、果实也都一样。在岛上,有不可思议的菠萝丛、广大的可耕田地,还有新品种的蜜蜂,好几个品种的水果。在内陆,更有许多金矿,蕴藏量之大,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看得出来。伊斯帕尼奥拉岛真是个惊奇之岛。”
事实上,哥伦布对于黄金的追求甚至超过了物质层面的需求。在去世前几年,他写到:“黄金是所有商品中最贵重的,它不仅仅代表着财富,拥有黄金的人不仅能满足现世的需要,还能找到在炼狱中拯救灵魂的方法,走上通往天堂的路。”黄金驱动着哥伦布带着他的船队先后四次来到美洲,也正是他们的到来,印第安人无忧无虑的生活和他们曾经创造的辉煌文化遭受了灭顶之灾。
贪欲的劫难
1493年9月25日,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资助下,开始了第二次野心勃勃的航行。和第一次探险相比,这一次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3艘帆船变成了17艘,船员则从70人增加到1500多人,其中轿冲包括两百多名做着黄金梦的“冒险家”,一支骑兵团,还有6名传教士。
显然,这次的航行并非为了和印第安人进行和平交易,欧洲人俨然要扮演征服者的角色。在第一次航行中,哥伦布遇到的大多数印第安人都非常友好,甚至对他们顶礼膜拜。但欧洲殖民者的贪婪本性很快让当地人感到畏惧,当哥伦布再次登上海地岛时,他们都纷纷逃离。
一年前来到海地时,哥伦布遇到了友好的印第安部落酋长关喀纳加,酋长答应他们在印第安人部落附近建造了纳维达德堡垒,并提供庇护。
于是哥伦布留下40名船员驻守,但等到1493年他再次回到纳维达德堡时,却发现堡垒已经被夷为平地。
关喀纳加酋长告诉哥伦布,当他的帆船刚刚驶离海岛,留下的40名船员们就开始你争我斗,他们抢夺的战利品无非两样,印第安女人和黄金。有些人霸占多名当地妇女当小妾,更多人的在岛上肆意抢掠。争斗最后发展到两名海员在搏斗中把对方杀死。后来,一支11人的探险小队前往该岛另一端的“金矿地区”。
迎接他们的印第安部族显然没有先前遇见的那样温和,11名海员全部被杀。就这样,欧洲人的第一个殖民地因为殖民者的贪婪而自取灭亡。
为了报复印印第安人,随船的传教士要求哥伦布将关喀纳加酋长处死,但哥伦布拒绝这样做,显然,他不愿失去在这个新世界的第一位,或许也是最后一位朋友。不过他也不愿意就此放弃自己的黄金梦,船队向岛的另一端行进,在靠近金矿的地区建造了伊莎贝拉堡,哥伦布还将自己的石屋住所命名为“王宫”,期待有朝一日迎接西班牙王室。
但两年后,伊莎贝拉堡也结束了其短暂的生命,瘟疫,饥荒,贪婪让其荒废。殖民者带来的猪吧瘟疫传播给人,1/3的西班牙人因此丧命,被欧洲人带来的疾病夺去生命的印第安人更是不计其数。抛弃了伊莎贝拉堡后,殖民者又另建圣多明各城作为西班牙新的殖民据点。而欧洲冒险家的发财梦给殖民地本身的威胁一直都挥之不去。
离开海地后,哥伦布让弟弟留下来统治殖民地,自己继续在古巴和牙买加寻找黄金城。1494年,哥伦布派一艘船将此次冒险的第一批“战利品”运回西班牙,其中包括所有从印第安人手中夺来了的黄金,还有首批奴隶。第二批载有550名奴隶的船在1495年出发,最后只有350人活着到了西班牙。
殖民者很快发现了比贩卖奴隶更快的发财方式,他们自己不用去淘金,而是逼迫当地人充当免费的劳动力。
至于当地印第安人,每一名14岁以上的印第安人每三个月就要向西班牙殖民者缴纳约一枚顶针大小的金块,交不起税的人就会被砍下手或处死。大约有一万印第安人就是这样被屠杀的。还有的人为了采到足够的黄金只得放弃种植粮食,大批人被饿死。许多印第安人逃进了深山野岭,或别的岛屿,但最终都难以逃脱殖民者的控制。面对没有选择的境地,很多人选择了死亡,大批泰诺人集体跳崖或服毒自杀,这个和平温顺的种族最终灭亡。到16世纪中期,海地岛上的土著印第安人几乎已全部灭绝。
身世篇 2
逝世五百年后,他的名字依然蜚声全球,但哥伦布的真实身份一直有多个版本。他本人对自己的出身只用了一句话来回避:“英雄不问出处。”(Vinede nada.)但这样的回答显然无法让后人满意,几个世纪以来,各国学者们一直孜孜不倦地找寻着这位传奇人物的真正身份。
哥伦布的缄默和史料的缺失都使得追寻哥伦布的身影变得模糊不清。每一种理论都有事实依据支持,但是同时也有明显的缺陷。
他是哪国人?
为了纪念哥伦布逝世500周年,一群来自各国的研究者希望通过DNA检测找到哥伦布的真实身份:意大利热那亚的羊毛纺织工的儿子,还来自西班牙马德里,或是法国的科西嘉岛?
几乎所有的百科全书都这样记载,1451年秋天,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港口城市热那亚。他的父亲米尼克·哥伦布是一名纺织工,在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