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津的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吗?基础好吗? 请判断一下。谢谢。
悠久,有一定基础
1598年,有个叫汪应蛟的天津海防巡抚,他是江西人,懂得地无水则碱,有水则润的道理,主张种水田,解决军饷。他沿着海河开荒,为了便于管理,把土地分成十个部分,叫“十字围”,所谓围,就是“濒海河,因桥建闸,周围筑埝,围内开渠,纵横灌注”,当时每亩收四五石,田利大兴。在围田开始十多年的时候,上海人徐光启到天津,置田二十顷作围田,引进良种,作南稻北种的实验,当然也作了其他的科学实验,传播农业科学知识,对天津农业作了杰出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农政全书》是根据在天津的实践经验写成的,他还有一部《北耕录》,是徐光启于1613年至1618年在天津屯垦时写就的,几百年来一直是手稿,在徐光启诞生400年时,上海文管会编辑在《徐光启手迹》中。
天津是块宝地,宝地里长着很多好东西,但这也不是天上下雨地上就流的道理,是因为那些先贤的努力,使我们今天才有这样的成绩。记得起来的还有很多,比如至今在发挥作用的马场碱河,是李鸿章派人挖的,66公里的河,当时就可以灌溉六万亩地。但是现在,我们很少了解这些。我们应该作个天津农业历史博物馆,把先贤的事迹摆在那里,让后人知晓;为400年前就到天津研究农业的科学家徐光启,做个大的塑像,让游人瞻仰。这样,我们才敢说,数典不忘其祖。
二、太极城在哪里?简介一下
陕西旬阳太极城 从远处俯瞰陕西省旬阳县县城,呈现出典型的太极八卦图案。该城四周叠翠,峰高谷低,沟壑分明,八卦罗列,且绿水绕廊,阴阳回旋,如“太极城”。 这是陕西省南部有一座美丽的山城旬阳县,县城周围环立着八座山峰,分别昭示着“乾、兑、离、震、坤、艮、坎、巽”等八个方位。阴阳鱼眼位置分别生长着一棵郁郁葱葱的古柏,使得县城成为一座天然八卦太极城。 旬阳县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开始置县。 据了解,“天然太极城”是因奇特的地貌所造成。由于旬河的下切、侵蚀、堆积,使河床呈“S”形。旬河环绕流经旬阳县城,并在老县城东注入汉江,组成了一幅天然太极图案。在此,可体会到我国古代造城选址的独特思维和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身处汉水之滨、旬河之畔的旬阳城,又称太极城。恒古洪荒,岁迁月移,处子般静置在陕南的一方沃土上。旬阳历史悠久,秦设旬关,西汉置县,素有“秦头楚尾”和“北国江南”之誉。积淀了深厚的秦、楚、巴蜀、岭南、吴越等历史文化和丰富久远的汉水流域文化。县城地貌景观极为独特,一条婀娜多姿、蜿蜒流长的旬河环城270度流入汉江,犹如“S”型的旬河水将县城天然分成阴阳两鱼岛,与四周环立的8座山峰一道勾画出一幅形态逼真、惟妙惟肖的太极图,鬼斧神工般造就了中国一个神秘、神奇、神圣的八卦太极城。自古就有文人墨客这样来描绘她的壮美:“满城灯火列星案,一曲旬水绕太极”“灵山刻就天书字,旬水绘成太极图”“仞望俯瞰江河流、太极突现山城秀”“南望汉江、北镇旬河,江河锁钥旬阳城;东倚灵崖,西倚林园,秀丽妩媚太极城”…… 早在五六千年以前,已有先民在太极城方圆800里开荒生活,繁衍生息,其地在历史上不仅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好地方,而且还是水陆要冲。由于旬阳太极城具备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因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而今,最让太极城人荣耀的,还是城里悠久的文物及可人的景致。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为太极城之辉煌。仅现在陈列于城内博物馆的新石器及战国、汉代文物就多达数千件。其中最著名的象牙算筹、孤独信多面体煤精组印等可谓稀世珍宝。境内现有60多处景点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中明代文庙、赤岩千佛洞、三国孟达墓和蜀河黄州会馆更是领尽风骚。三面环水的太极城风景名胜数不胜数:柏荫铜碑、灵岩芝草、环城曲水、禹穴遗踪…… 太极城物产丰富,烟叶、矿产、黄姜、化工挤身全国十强,龙须草、香水梨、荷包杏、狗头羊等全省闻名。旅游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西康、襄渝铁路、S102省道、G316国道均在此交汇,北接西安古都文化旅游区,东连湖北武当山、神龙架自然保护区,南达长江三峡,西靠安康瀛湖、香溪洞和南宫山风景区。 一位全国著名的女作家曾3次来到太极城,她说,此处山水天地造设,形胜一方,山中汉子朴实大方,姑娘清纯水灵,人文景点密布,文化积淀深厚,的确是一个好去处。 就是这座自然造化,阴阳相抱,灵性无限的太极城;就是这个千百年来演绎着秦巴风情的太极城;就是这个镶嵌在秦巴山中的一颗明珠——旬阳太极城,正向世界敞开怀抱,等待你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
三、世界上有哪些葡萄黄金海岸?
挪威 芬兰 法国和意大利 澳大利亚 新疆葡萄多
四、风可以为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哪些坏处
风能促使干冷和暖湿空气发生交换,风是一种自然能源,很早以前,人类就学会制造风车,借风力吹动风车来抽水和加工粮食,现在人们还利用风车来发电。
帆船的行驶也是靠风力的推动。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很多,但风也经常给人类带来灾害。暴风、台风、飓风会使农田淹没、房屋倒塌、水电中断。龙卷风会使汽车、人类、房屋等等消失的无影无踪。
风在自然界里做了许多工作。风能使大范围的热量和水汽混合、均衡,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能把云雨送到遥远的地方,使地球上的水分循环得以完成。
东北信风在大西洋接近赤道一带,激起了强有力的海水流动,风把大量的海水驱向北美洲海岸,海水流到墨西哥湾以后,在这里开始弧形地沿着北美洲海岸的流动,而后穿过美国佛罗里达及古巴间的狭窄的海峡,再向广大的洋面流去。它与安的列斯岛的洋流会合以后,形成了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海水流-“墨西哥湾暖流”。暖流将南方的温暖带到了欧洲西北部。与此纬度相同的加拿大东海岸,冬天冷到-20°C;但这里的温度却在0°C以上,沿岸的海水常年不冻。加拿大群岛上长的是耐寒的苔原,欧洲西北部则长有茂密的针叶林。有人估计,这股暖流每年给这里每一米长的海岸带来的热量,等于燃烧六万吨煤所产生的热量,这是多么巨大的天然的“暖气设备”啊!
欧洲西北部温和的气候,主要由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的。而西欧温暖的气候,也大大地依靠着不时地从海洋吹来的西南风,这种风带来了温暖和潮湿的空气。在北太平洋,东北信风吹刮海水向西流(北赤道海流),由于西岸陆地的阻挡,它转向南、北。向北的这支从我国台湾省东面进入东海,再向东北方向流去,然后从日本九州南面流出东海。这支海流比周围的海水温暖,颜色蓝黑,称为黑潮暖流。黑潮暖流有一个小小的分支沿黄海向西北方向流去,直指渤海海峡,我们叫它黄海暖流。它能穿过渤海海峡到达秦皇岛的沿岸一带,送去了大量的热量,这是这里冬季海水不结冰的一个重要原因。黑潮暖流的另一支直抵日本近海,足使那里的海水温暖起来,冬季的水温要比同纬度的太平洋东岸高出10°C左右。
印度洋的季风支配着印度半岛的全部农业生产。在冬季 (12月中旬到5月底),这里吹干燥的东北风-冬季季风,造成了干燥、明朗的天气。从6月起,夏季风开始,风从海洋吹来,是潮湿的西南风。全印度都发生了大雨,全国的农业收成都是与这种雨相关联的。如果某年“季风雨”比常年开始得比较迟些或者结束得比较早些,则荒年和饥谨将不可避免。
我国多数地方受季风影响。夏季从海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带来了丰富的雨量,加上温度高、日照充足,使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良好地生长。夏季风还深入到大陆内部。使那里不致成为浩瀚的沙漠,大部地区仍然是农牧业生产的好地方。但是,由于每年夏季风强弱的不同,也总有一些地方发生水旱灾害。
地方性的风对气候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在许多国家的多山地区,常常遭遇到的“焚风”,会使空气的温度突然升高,在短时间内溶化掉大量的积雪。
风把水汽散布到地球的各个地方。强有力的气流把水汽带到干燥地区来。风在地面上输送水汽的巨大工作,可以由这种事实看出来:落在地面上的雨量,每一秒钟将不少于1500万吨!
植物的一生都离不开风的帮助。
软软的微风,帮助了植物散播花粉,让一些异花授粉的植物得到必要的花粉,使植物能“成家立业”,形成种子,结出果实,为植物留下了后一代。象青松、白杨和紫红的高粱,就都是由风当了“媒人”才产生后代的。
风还能将有些植物的种子吹送到远方,让它们在新的环境里生长发育,继续繁荣自己的“新家庭”。风尽到了帮助植物繁育后代的责任,还要去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它为、植物的生育创造舒适的条件,从密集的植物中赶走了集结在近地面层的冷空气,驱散掉湿热的暖空气,不让植物“着凉”受冻,也不叫植物闷热难受。
随微风的吹拂,植物群体内部的空气不断地得到更新,以改善植株周围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使光合作用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同时,风又频频地摇动枝叶,让每片枝叶都能有充分的机会享受阳光的照射,制造出更多的糖份来滋补身体,增强体质,使植物长得更其青翠可爱了。
微风还能帮助一些植物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招引来了昆虫和动物替它们授粉和散布种子。
风,又推动风车旋转,使帆船加速行驶……。
人类不能没有风。如果没有风,靠风力传播花粉的植物就无法传播、繁殖;污染的大气得不到稀释;帆船将无法在水上航行;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会如同“一潭死水”,污浊不堪;许多生物将难以生存。
可是,风一旦发起脾气来,那也是有害无益的。
当狂风怒吼的时候,已成熟的作物便会脱粒,落果,倒伏,根茎折断。狂风又能把肥沃的表土吹走,使作物根部裸露;也会把别处的沙土吹来,淹没良田。不仅如此,它还能把人吹倒,把房屋吹坍,把一切东西都卷走!这种大风的破坏力,我们在这里还可以随便举出许多的例子。
例如,在1860年,法国有一次暴风灾,风大得把两列火车也从轨道上翻下来。在1703年,飓风在英国和法国连根拔掉了大约25万棵树,还破坏了1000所房屋和教堂,把400只船撞在岸上,又伤害了好几千人。
1969年1月,在苏联黑海东面的克拉斯诺达尔和罗斯托夫这两个地方,刮起了一场险恶的“黑风暴”。当它光临的时候,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这种黑风暴,一连几天都不停。八十多万公顷的麦苗被吹得满天飞扬,棕黑色的土壤被狂风卷起,形成了长达数百公里的黑色雾浪。
据日本有关方面估计,从1945-1965年的二十年间,因地震、大火、干旱、洪水、风等造成的重大灾害有48起,其中与风有关的就达二十多起。在美国,因风害每年平均有250人死亡,2500人受伤,财产损失的价值约为5亿美元。
在有些高山和沙漠地带,当大风狠狠地吹击山里的岩层时,吹着吹着,即使是最坚硬的岩层,也会渐渐被吹酥而剥蚀下来了。
大风中裹挟着沙石,因此,它的破坏力格外地凶。这些飞沙走石跟着风一起冲撞,一路上摩擦着并且破坏着岩石,它会把岩石打得光溜溜的,或者是打成像蜂窝似的一个一个的凹洞或深坑。在山岩上常常会造成对穿的穴道。在沙漠附近的山地,人们往往可以看到许多稀奇古怪的岩石:有的象巨人,有的象一株笋,有的象蘑菇,这些也是风对岩石玩的把戏。
我国新疆克拉玛依东北的乌尔禾地区有一座方圆数十公里的奇特的“古城”。只见这里城楼耸立,街巷纵横,但是却渺无人烟。其实它不是古城堡的遗址,它是大自然塑造的风蚀地貌,是风的杰作。所以,人们称它为“风城”。大约距今一亿多年前的早白垩纪,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当时气候湿润,植物茂盛。蓝天中翱翔着翼龙,湖畔生活着克拉玛依龙和乌尔禾剑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随着地壳长期缓慢地下陷,在湖沼中沉积了一套颗粒大小和疏密不一的砂泥质地层,由沙岩、泥板岩和砂页岩组成。以后,地壳上升,湖水干涸,变成一望无际戈壁台地,这就是“风城”的前身。台地的位置,正对着进入准噶尔盆地的三大著名风口之一-老河口。在这里,经常会受到五、六级以上定向风的吹蚀,加之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暴雨;形成了无数的冲沟,加速了台地的破坏过程。由于组成台地的岩石性质不同,抗风化和风蚀的能力也不同,造成了差别侵蚀,使台地变得支离破碎,高低不平,有呈针状、锥状、塔状、蘑菇状等,外貌奇特。
在风的长期作用下,一切较小的整个山蜂或山脉,也都能被它销蚀掉。过去曾经有过高高的山岳的地方,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山岗了;而且,这些光秃秃的山岗,它们以后又会一步一步地被销毁掉的。
山岩在被风破坏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沙粒和尘土。有的沙粒被水冲到河流中及海边,有的则沉积在沙漠上,成为浮动的、容易飞扬的沙层--沙丘。尘土由于风力会升腾到3000-5000米高空,而后被吹到数千公里以外。这样,尘土成天地保持在空气中,造成了天空中的朦胧状态。荒漠中的沙层,常常形成为对文化和人类进步的威胁。历史上曾经记载了不少的先例,在风力作用下的流沙,掩埋了城镇,甚至于大片的肥沃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