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筝与琴的区别
古筝和古琴有音色、音域时间、演奏方法不同。
1、音色不同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饥好液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
古筝发音相对来说比较洪亮,旋律性比较强,轻巧灵动。
2、音域不同
古琴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达四个八度,并且可以弹奏出众多泛音和按音。
古筝通过移动弦马调整,可以弹奏不同的音高,音域虽然也算宽广,但表现力上比古琴差了一个档次。
3、演奏方法不同袜销
古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弹奏时,可以同时拨动两根琴弦作和音弹奏。
古筝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拨弦,左手控制弦的张力。
扩展资料:
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结构由面板、雁柱(一些地段也称之为琴码)、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
中国烂物古琴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声响有五音。传说炎帝在沁源景凤羊头山下“黍定黄钟”,发现了音乐,炎帝神农氏又“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古筝
百度百科——古琴
古琴和歼乎古筝念喊的区别氏高悉是什么?
现在教古筝的迹森比较多,比较通俗化,相对而言古琴就比较少。
古筝的声音没有古琴隐州信那种沧桑的感觉,灶轮不过也很好听。
个人比较喜欢古琴,文化悠久!
筝弹奏的曲风很多变,有很多是快板,而琴大多是很凄凉的慢板...
而且琴缓卜改是不带指甲的,手上会起茧子,大多是男生在扰判弹..筝是有专业指甲的,适合女孩子弊银..
二、古筝艺术特长生视奏要注意哪些问题?
基本的:音准、节奏、流畅性、指法、手型正确。 加分的:乐感,也就是表情、动作之类,能正确理解音乐内容,你总不能把一个很悲愤的段落、弹得很欢快吧。。。 一般来说,视奏还是会有时间让你先分析谱子的。 这个时间,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 1、曲子调性。——看调号,有没有转调。 2、音乐基调(欢快?悲痛?)——注意看曲子前的文字提示、强弱标记之类。 3、有无比较难搞指法。——如琶音的找音等等,注意安排指序。 4、弹奏之前深呼吸(稳定情绪,别紧张),弹奏时,注意表情动作。 5、弹完之后,记得给考官一个灿烂的微笑~~ 做到以上这些,你的分数就很高了~~ 另外。。不小心弹错的话,也别慌张。镇定就好~~~:)
三、如何看待基本功训练在古筝演奏中的作用
如何看待基本功训练在古筝演奏中的作用
筝是我国最古老最富有特 色的弹拨乐器之一,其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而细腻。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来描绘筝艺术所达到的令人神驰的境界,它既擅长表达抒情的曲调,又能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无不使人为之心倾。近年来,随着古筝教学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古筝的学习与了解己成为学生音乐启蒙与大众陶冶性情的一件极好的工具,面对习筝者的日益增多,当今教育师资水平及教育力度的跟不上,导致了师生对于古筝基本功训练也越来越忽视。今天的习筝者追求的不是作品内容的精、准、深,而是追求陆子的大、高、难。这种“揠苗助长”式的学习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和麻烦。俗话说: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由此可见,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可贵性。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每一位学习者和传播者应终身坚持的原则。伟大的音乐大师巴赫曾说过:“谁能像我一样勤奋,就会有我一样的成就。”任何技术技巧的熟练掌握和有效运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年累月、长期磨练、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学习古筝最首要的就是要有坚实的基本功底,扎实的演奏技巧,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古筝演奏者,对待基本技巧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 众所皆知,古筝的演奏技术技巧也是从属于音乐表演,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它,想要完美的表现音乐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作为一位出色的演奏者仅仅具有音乐理解力、控制力、感受力、表现力,但演奏技术低下,手指不能完全做到“内得于心,外应于器”也会导致音乐表演的失败。所以,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掌握各种演奏技巧技法,是准确而深刻的演奏好各种风格、各类体裁、各个时代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意境的首要前提。
我本人对于基本功的重视是进入大学之后才真正开始实践,以前都是弹奏一些大、高、难的曲子,这样才觉得是演奏得好的表现,进入大学后我一开始并不适应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导师不但不给大的曲子弹奏,反而演奏些我认为是小儿科的曲子如《渔舟唱晚》《纺织忙》等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曲子试奏,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基本功的训练上了,其中包括:大撮、小撮、摇指、托劈、抹托交替、抬指、大、中、食、无名指的单指和组合练习,要求做到运指自然流畅、反弹要快、具有爆发力、出指干净利索、有线条感、颗粒性。导师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练习基本功要像登山一样,一步一个脚印那才会有真正的体会和收获。“欲速则不达”,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每一个动作都要按要求反反复复的磨练。这样的学习和练琴方式整整实践了两年,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就是,手指的力度、速度、灵活度都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两年的时间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的惊人结果比我想象的要快的多,顺的多,容易的多。因为有好的方法,好的指导,好的训练,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那得果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所以古筝演奏方法的好坏、导师科学的引导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演奏效果和水平的提高,也会影响教育质量的好坏。有了正确的演奏方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演奏方法不科学、不正确,会导致走弯路。若想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表演技术,就要着实从提高基本功的训练上下手。
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稳固的基本功,再来谈音乐情感、音乐意境,才不会是纸上谈兵,空空如也,才能真真切切体会到基本功训练在古筝演奏中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其实,技术技巧完善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情感的表达,技巧的表现力是用来表达人的情绪、情感和内心深处的喜、怒、忧、思、悲、恐、惊。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指出:“性质不同的乐调就会引起观众的不同的心情和态度,在倾听节奏和乐调时,我们的心情就随着它变化。”我国古代最重要的音乐美学论著《乐记》中也这样写道:“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不难看出任何技术技巧的娴熟和敏锐的音乐感知都是为作品至高无上的情感所服务。
对于情感的崇高追求,孔子有一则学琴的故事:孔子学习音乐异常刻苦认真,跟师襄子学弹琴曲《文王操》。师襄再三地说:“可以益矣”,孔子却一丝不苟,一再表示“未得其数也”“未得其志也”“未得其为人也”,直到文王的形象在琴声之中跃然而出才肯罢休,使他的老师师襄子都佩服得“避席再拜”。从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孔子对于音乐最高情感境界的追求,及对于音乐表演的刻苦专研、精益求精的精神,真正达到“人琴合一”。
在古筝演奏中除手指技能的训练外还应从以下方面正确引导和认真学习:第一,培养敏捷的音乐感知能力。第二,具备良好生理条件与高度灵敏的身体条件协调能力。音乐表演者不仅要有良好的音乐感,而且还必须具有把这种音乐感完美的传达出来的音乐表演技术,而这种技艺是以与音乐表演相关的各种生理器官的良好素质和它们高度的灵敏性与协调性为基础的。第三,具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人生经验与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音乐表演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技巧行为和对音乐感知的认识,它的生命在于传达音乐中丰富圆满的精神内涵。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那么,音乐表演者对艺术、对生活应有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自觉地把音乐表演艺术与人类追求进步和社会正义的事业联系起来,更有音乐家则在他们的表演中体现出深刻的思想性,他们把对崇高与美的追求作为目标,通过他们的音乐表演促进人相互之间的了解、友爱和情感交流,增强人们对美的热爱和对光明前途的希望与信心,真正做到真、善、美合为一体的审美理念。
出色的表演技巧与完美的艺术表演在音乐表演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完美而高超的表演技术与技巧是进行音乐表演的必备条件,而生活、思想和文化修养则是使音乐表演获得成功的直接体现,没有表演技巧根本谈不到艺术表现,脱离了艺术表现,表演技巧也将失去它自身的存在价值。表演技巧与艺术表现的统一,对于任何时代、任何种类的音乐表演都是有效的。它对于实现音乐表演的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也是使音乐表演达到至善至美境界的可靠保证。